第482章 手术台上的博弈

手术台上的博弈

手术室的金属门重重闭合,将外界的喧嚣彻底隔绝。零下 23℃的恒温系统发出细微嗡鸣,与消毒水刺鼻的气味一同在密闭空间里翻涌。顾承川站在无影灯下,白大褂领口早已被冷汗浸透,后颈新换的镇痛膏药在寒意中微微发紧 —— 那是他连续七十二小时驻守实验室、反复推演手术方案留下的印记。

“开始消毒。” 他的声音像是从胸腔深处挤压而出,在寂静的手术室里激起细小的回声。李小南握着碘伏棉球的手顿了顿,护目镜后的眼睛布满血丝。这个年轻人三天前还在实验室与纳米级的磁悬浮轴承较劲,此刻却要直面足以载入医学史册的生死战场。无影灯将所有人的影子压缩成晃动的黑色轮廓,在绿色手术单上投下压抑的阴影。

当手术刀划开患者陈阳的胸腔,顾承川的呼吸几乎停滞。二十年从医经历锻造的沉稳,在触及那片因长期缺氧而发紫的心肌时,仍泛起细微的涟漪。“阻断循环。” 他吐出的每个字都像铅块般沉重。器械护士递来血管钳的瞬间,金属碰撞的脆响在死寂中炸开,惊得李小南举着微型摄像机的手臂微微发颤 —— 镜头里,顾承川的瞳孔正随着暴露的心脏起伏剧烈收缩。

液氮罐开启的刹那,白雾汹涌而出,瞬间模糊了所有人的视野。顾承川伸手探入刺骨的寒气,指尖触到人工心脏冰冷的钛合金外壳。这枚凝聚着科研团队十年心血的银色器械,此刻正安静地悬浮在特制溶液中,表面的微型传感器闪烁着幽蓝的光,宛如蛰伏的机械巨兽等待苏醒。“核心温度 2.3℃,符合植入标准。” 李小南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他比谁都清楚,这台设备经历过 108 次动物实验、23 次原型机迭代,每道划痕都刻着科研人员熬红的双眼。

“开始接驳。” 顾承川的手腕轻转,比发丝还细的生物缝合线穿过人工瓣膜。显微镜下,纳米级的钛合金支架与患者原生血管正进行着精密咬合,每一针都像是在薄冰上舞蹈。突然,心电监护仪发出刺耳的警报,绿色波形剧烈震颤 —— 患者血压骤降至 60/40。“肾上腺素 0.5 毫克!” 顾承川的指令打破死寂,他的目光扫过输液架上急速滴落的药液,白大褂口袋里的手机在震动,那是青岩村老周发来的语音:“顾大夫,全村人都在为手术祈福!”

最惊心动魄的时刻来临了。当电流注入磁悬浮系统,整个手术室的灯光突然诡异地闪烁。阿依古丽举着备用电源的手剧烈发抖,她的马靴边缘还沾着昨夜驱车三百公里取回的纳米润滑材料的包装碎屑。“转速提升至 1800 转!” 顾承川的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金属叶轮开始发出蜂鸣,宛如沉睡的巨龙睁开了猩红的双眼。所有人的目光死死钉在监护仪上,看着那条几乎停滞的生命曲线,终于开始微微起伏。

“血压回升!” 麻醉师的喊声让紧绷的空气骤然解冻。顾承川却依然纹丝不动,他的目光像鹰隼般盯着血流动力学曲线,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波动。当人工心脏的机械搏动与患者自主心律开始同频共振,他听见身后传来李小南压抑的抽气声 —— 年轻人镜片后的泪水,正顺着口罩边缘无声滑落。

手术室外,陈阳的母亲蜷缩在长椅上,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几乎渗出鲜血。“妹子,放宽心。” 张大妈递来温热的姜茶,布满皱纹的手轻轻覆在她颤抖的手背上,“当年虎娃被假药害成那样,都是顾大夫从阎王手里抢回来的。” 走廊尽头,二十三位等待移植的患者家属自发排成队列,他们掌心紧攥的纸条上,写满歪斜却滚烫的祝福,像一簇簇微小的火苗,在绝望中倔强燃烧。

缝合最后一针时,顾承川的腰椎发出不堪重负的咔嗒声。他摘下满是雾气的护目镜,看着人工心脏在患者胸腔里稳定搏动,金属表面的幽蓝光影映在他疲惫却坚毅的眼底。李小南递来检测报告的手仍在颤抖,数据栏里 “排异反应:未检测到” 的字样,让整个手术室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唯有顾承川沉默着走向术后观察室,白大褂口袋里,李建国留下的老怀表正静静转动,表盘内侧刻着的 “仁心” 二字,与人工心脏规律的嗡鸣,共同谱写出生命的崭新乐章。

窗外,北京的初雪仍在纷纷扬扬地飘落,将世界染成一片纯净的白。而在这间充满消毒水味的手术室里,一场机械与生命的伟大博弈,正重新定义着医学的温度与力量。

手术台上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