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姑父有心,我便让我的人在江南查询,怕是这个黄大人现在手中便有许多的绸缎坊。”
林如海摇头。
“国公不必去查。
那黄元路是张阁老的人这事,我心中有数。至于织造上的事,也是明了。黄元路和体仁院的甄大人过往甚秘。
这并不为奇。我只是想着改稻为桑涉及国本,那粮食如何,税收如何才是正题。”
林如海在江南十几年,这些事还是知道的。
史信却是呵呵的冷笑:
“姑父怕是想多了!
这浙省多水患,桑苗却要三年才能成。便是今年改了稻,明年若发大水,桑苗给淹了,百姓连救命的口粮都没有!
哪还有后续。”
“哦?那张阁老他们所为何来啊?”
史信冷笑不止。
“这才是张阁老他们的根本目的。这五十万稻田,怕是能成活不到一半。这样,他们便可以将这些蚕丝指定他们的作坊来经营。
这是一层利。
而更大的利在于到是桑田被淹,粮食暴涨,黄元路便可以桑田保护为由,强收田亩。
那可是几十万亩的良田啊!”
林如海听了便倒吸一口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