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文人风骨,颜真卿!

【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不朽名篇《祭侄文稿》,全文悲愤交加,字字泣血,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是其忠义气节与深厚书艺的完美结合。】

【颜真卿因性格刚直,在朝中屡次受到权臣如元载、卢杞等的排挤和陷害。但他始终不改其志,敢于直谏。】

【783年,军阀李希烈叛乱。】

【宰相卢杞为铲除异己,故意建议派德高望重的颜真卿前去劝降。】

【满朝皆知此为死路,颜真卿自己也明白,但为了国家,他毅然奉诏前往。】

【在被李希烈囚禁的两年多里,颜真卿大义凛然,痛斥叛贼。】

【李希烈用尽各种手段,包括堆起柴火威胁要烧死他,他都毫无惧色。】

【最终,在785年8月23日,77岁高龄的颜真卿被缢杀于蔡州(河南汝南龙兴寺)。】

“为国尽忠,这才是文人风骨啊!”

唐太宗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十分感动地说道。

能有颜真卿这样的忠臣,是大唐之幸啊!

可惜,李隆基那个孙子不当人子,间接害了多少人家破人亡?!

【颜真卿一改初唐诸家的“秀劲瘦硬”书风,创立了雄浑博大、气势磅礴的“颜体”。】

【他的楷书结构方正饱满,外拓开张,如同正人君子,凛然于天地之间。】

【笔法横细竖粗,对比强烈,笔画丰腴雄厚,富有篆籀之气,被称为“筋书”。】

【他将盛唐的恢宏气象注入笔端,从法度森严走向情感与气魄的自由抒发。】

【其行书代表作 《祭侄文稿》 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这不仅是技法之作,更是情感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巅峰。】

【全篇悲愤交加,字随情动,笔墨酣畅淋漓,将家国巨变的痛楚与对侄子的哀思倾泻于纸上,打破了“书贵沉静”的传统,证明了书法可以如此直接、深刻地表达情感。】

【他的书风成为后世启蒙的典范,影响了一千多年的书法史。】

【从柳公权、苏轼、傅山到近代的何绍基、钱南园,无不从中汲取营养。】

【其书法艺术甚至远播日本、韩国,成为东方文化的共同瑰宝。】

“这篇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