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徐德胜的野望

同时带来的,则是原本整天躲躲藏藏的个体户们,不怕站到人前来了。

随之而来的,则是一部分原本不了解的人,知道了这些往日里看不上眼的个体户,真是的经济收入。

这么一来,就有不少新加入的人出现了。

这些人当中,有很少的一部分,是有人带的。

进货经营之类的,虽然生涩,可上手很快。

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人,纯属两眼一抹黑。

怎么说呢,说白了这些人只看见了个体户摆摊赚钱,没看到人家是如何赚钱的。

加上前些年,社会层面的风气,一贯对个体户这个群体的轻视,让一些人养成了习惯,短时间内是很难扭转的。

在他们看来,就这帮个体户,啥也不是,靠着躲躲藏藏的练摊行为都能发财,换成我来,没理由不成事啊!

这种想法,在后世说出来,估计会被一堆人嘲笑,可即便是后世,类似的行为和思维,改头换面出现的也不少。

眼下这个年月,信息本身传播的就慢,想要探寻一些东西,绝非是容易事。

更何况牵扯到别人的切身利益,打听人家是如何发财的,哪能那么容易打听到真实的情况啊?

随之出现的,就是一堆人也涌入个体户的这个行列,然后赔的稀里糊涂。

这里头,进货渠道,以及这一路上的费用,外加到了南方上当受骗的几率,全都是一道道关卡。

几十年后手机上都装了反诈软件,还避免不了好些个人被骗光了家底的事情呢,更别提眼下了。

不过随着这股子经商热潮,倒也涌现出不少成功人士,很多大佬都是眼下发迹的。

但这属于幸存者偏差了,折在里头的人更多,只不过大家记不住他们罢了。

再过两三年,就会出现一个颇具时代特色的名词:下海。

都特么下海了,谁能保证你一定捞到金子,而不是被淹死呢?

徐德胜在广州,见过太多因为各种原因,连回家的火车票都买不起的人。

他敏锐的发现,这俩个月类似的倒霉蛋格外的多。

其中不乏京城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