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怀节再次回到省委大院,时间已经是下午的两点半。
但是,方兴华部长有个比较重要的学习会,要到下午的六点钟左右,才能抽得出一点时间来接待李怀节。
这三个半小时的时间,李怀节当然不可能回宾馆睡大觉。
但是,他也不能回到省委政研室去玩什么故地重游的戏码,那是脑子抽风了才能做出来的事。
甚至就连程文谦的办公室,李怀节都没打算去拜访。
他直接去了省委办公厅文件阅览室,根据自己的级别权限,开始查阅农资农产方面的内部资料。
这些内部资料,虽然密级不高,但都是一个个具体实例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
李怀节本身就是看文件的高手,这次在得到诸多长辈的指点之后,试着把自己放到一个全局的高度来审阅这些文件,还真打开了新世界。
首先,从这些资料作者的经验之谈中,李怀节能够很容易分析出,这些作者总结经验、归纳特征时的思想逻辑。
然后,很多失败的案例,都源于作者的经验主义。
他甚至从这些作者的级别上,看出了一个隐藏很深的忧患来:这些基层领导,缺乏量化思维。
这一点,放在从前当然没什么大问题。
经验主义的错误在没有区块链的时代,产生不了毁灭性的后果。
但是,在这个数据化时代中,哪怕是普通人,如果没有量化意识,都是相当落伍的。
更何况在“处长治国”的体制内!
想到这里,他掏出手机,在记事本上写下“要对基层干部进行量化思维培训,用‘多久、多少、占比多少’等词汇替代‘很好、不够、差不多’;
培养量化方法,建立‘数据-结论’的关联逻辑;
形成量化思维,从‘解决问题’到‘预判问题’。”
然后标红,表示这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任务。
这些偶尔闪过的灵感,李怀节很珍惜。他本身就是事务性的官员,难得有这么大块的时间让他从容地给思想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