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秦羽解惑军旅武学

这不禁让他想起了武学五宗中的‘法’宗,就是专门研究武学招式、技巧的那个路线。

就拿中四平势来举例。

看似就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提枪姿势,其中却蕴含着深厚的武学哲理在其中。

长枪提在中路的一个架势。

从正面来看,枪尖正好守在正中圆心的位置。

这时候长枪伺机而动,要攻击上、下、左、右,都是最近的距离,无论攻防都能在平面上做出最快速的反应。

而从侧面来看,整杆长枪都在中线的一个位置。

中线这个理论是中原武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进攻防守,都要在这一条线上展开、都要在这一条线上争夺。

而且其中还有杠杆、角度的物理、数学的道理在其中,无论是角力、还是招架、格挡等技巧都能做到尽可能的省力。

这就是这个架势所带来的天然的优势。

使用者就不需要再在招式上多费心思,所有的变化都被这一个‘势’天然的结构所化解。

使用者就只需要训练体能、熟悉基础的技巧、积累应用的经验就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体能训练、技巧训练、实战经验,这些都是最容易在重复训练中积累的,完美的匹配了军旅的环境。

通常一个新兵,只需要3个月的训练时间,就能形成一定的战斗力,下限门槛非常之低,比起剑盾手、刀牌手这样的刀盾步兵至少要1年的训练、弓箭射手2~3年的训练时间,简直不要太短。

下限低的同时,长枪还有着极高的上限,是可以练就一辈子的武学。

而刀盾这样的配置,则是大大的保证了战场的生存。

长枪在安全方面是通过长杆的距离来实现的,而刀盾的配合就更直接了,盾,直接能防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