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攻坚失利陷僵局,贝勒权衡进退路

李永芳脸色发白,连忙躬身答道,

“前年攻打宁古塔时,永明镇并未使用此物,这定是他们研制出的新式火器!”

他顿了顿,回忆着迫击炮的威力,补充道,

“这炮看着有些像威远将军炮,也是以大仰角发射开花弹,但其射速更快、射程更远,杀伤力更是天差地别;”

“最重要的是,他们发射的炮弹似乎还能精准控制爆炸时机……”

“属下觉得,别说用它守城,就算东江军用这种炮出城野战,我军也未必能占上风。”

“依属下之见,铁山堡已然难以攻克,不如连夜撤出铁山,避免更大损失!”

威远将军炮,是明朝仿制的西式臼炮。

万历年间明军攻打播州土司杨应龙的海龙囤时,使用威远将军炮发射30斤重的爆炸弹,将坚固的石墙轰出数丈缺口。

《明史》记载:“一炮落处,石屑翻飞,贼众血肉横飞,莫敢抵敌”。

这份沉默并非懦弱,而是他刻在骨子里的沉稳谨慎。

自幼目睹父亲舒尔哈齐因权力争斗被努尔哈赤幽禁处死,他在杀父仇人身边隐忍求生,早已学会“谋定而后动”的生存智慧。

作为清初宗室中“善守成、能调和”的典型,他从不似亲兄阿敏那般鲁莽冒进,也不若莽古尔泰那般暴躁易怒。

军事上的稳健持重、政治上的隐忍克制,正是阿敏放心派他领偏师攻打铁山的原因。

他深知自己白天因一时轻敌没听李永芳的劝阻,才落得这般下场,此刻褪去焦躁,开始理性权衡利弊:

连夜撤退固然稳妥,却意味着此番出征无功而返,既无法向阿敏复命,也难以安抚麾下将士;

可强行攻坚,又要面对永明镇层出不穷的新式火器,损失只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