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名伏兵被夜不收从背后扑倒,匕首架在了脖子上。
……
“问不出什么,建奴的探子嘴硬。”一番审讯后,那名夜不收无奈地道。
“干掉他!咱们继续走。”周大旺平淡地道,然后转身便走。
那名夜不收立刻毫不犹豫地抹了那建奴哨探的脖子,迅速跟上了大部队。
大家不知道前面还有没有建奴的伏兵,一路走的都十分小心,好在并未再遭遇伏兵。
但如此一来,本该一个小时走完的路,却走了约莫两个小时,龙潭山的山影才终于出现在眼前。
山道比想象中更难走,最窄处只有两步宽,两侧的灌木长得比人还高。
老郑走在最前面,不时用短刀劈开挡路的树枝,爬了约莫一个小时,终于到了山脊。
周大旺直起腰喘了口气,抬头一看,顿时被眼前的景象惊住,山脊上错落分布着五处小型堡垒废墟,都是用青石块砌的,虽大多坍塌,却仍能看出当年的布局;
最高处的堡垒旁,立着个三尺高的石质基座,上面还留着些木炭痕迹,显然是烽火台的旧址。
“分头测!”
周大旺抹了把汗,指着山脊,
“老郑带一人守在烽火台,盯着远处;老吴跟我测核心区,剩下的人测四周的小堡垒和山道!”
核心区就在烽火台下方,是片约莫六十步见方的废墟。
周大旺用绳尺量了量烽火台基座,直径三步,高三尺:
“这基座够结实,加高点就能当了望塔,站在这儿能看见整个吉林乌拉。”
老吴则在平台旁发现了三处小型了望点,都是用石头垒的矮墙,高度刚到胸口,视野毫无遮挡。
“头儿,你看!”
老吴指着远处,
“从这儿能看见松花江的航道,还能望见中军大营的方向!建奴当年选在这儿,就是为了预警。”
山脊两侧的防御残墙也没逃过他们的眼睛,老郑在西侧发现一段一尺高的石墙,顺着山脊蜿蜒了百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