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未来的交易 & 海矿平台

荒野淘金客 康一沐 3322 字 19天前

驾驶着自己的小帆船,雷洪汕一路穿过印海,穿过马六甲海峡途经那个鼻屎一样大的鼻屎国后便一路加速回到了自己的中沙海底矿。

现在这个矿是雷洪汕待的最久的矿,也是注入心血最多的矿场,连丑国苏萨保留地的大本营他都没待那么久,毕竟那边一来可不是自己的国家,二来陆地井矿全世界有很多国家很多队伍都能开采,但海底井矿,目前为止仅有他这一家能做;做好了这个矿场建设,今后整个世界的海底井矿都得他说了算!

此时海面上原来的那个钻井平台已经不在了,而是换上了一个全新的钻井平台。

之前那个平台只是乙方用来前期施工干活的,现在水下建设基本已经完工,它自然要功成身退离开这里,不过也不用担心它马上就会送到拆船场变成一堆回炉的废铁,它已经接到新的任务去另外一个地方,也就是印海的那个海底铜矿场的部分前期工作了,之所以在返程的路上没碰到它是因为它先被拉回国内船厂进行整修,中沙矿开建以来,它可是一直就在这附近晃荡。

新平台是亿幸海洋矿业出资委托马总工他们集团生产建造的,这玩意现在就是亿幸海洋矿业的固定资产!前面说过,不仅个头更大,全新设计,而且内部结构和功能也根据海底井矿的需求进行了改动,四周不仅有更长的桁架充当海上钓鱼佬,钻井设备也被专门的绞盘与索架代替。

平台是元旦前交付使用的,肥仔铭作为亿幸的代表还出席了交付仪式,雷洪汕这还是第一次登上这个巨大的海矿作业平台。

嗯,这是它的新名字。

在逛完一圈平台,从动力舱到生活舱还有工作指挥舱,雷洪汕对整个平台还是相当满意。

一艘散装式货轮在拖船的帮助下慢悠悠的靠近海矿作业平台一侧,平台四根粗壮的金属钢柱一旁,两个金属支架已经放下贴近海面支棱着。

这玩意没有别的作用,上面布满的废旧轮胎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防撞作用。

随着绞盘机的启动,巨大的线缆绞盘慢慢的将海底的线缆转动起来,巨大平台的两侧,两个空置的矿箱顺着上面的固座被送下了海底,没用两分钟,另一边,两个装满矿料的矿箱被送了上来。

当矿箱来到预定的高度时,整个绞盘如同缆车一样稳稳的停住,矿箱下方便伸出一个保护架防止脱落后坠海,一个粗壮金属臂伸出八根壮实的夹头伸了过去,准确的扣在了矿箱两侧的固定锁扣中,联动杆将矿箱下方固定扣自动解锁,金属臂轻松的将两个矿箱夹住抬起到旁边的卸料斗上方,自动机械臂打开矿箱上方的开箱销,金属臂顺势一转……

两个矿箱中吸满海水的泥土和岩石分别撞击光滑的料斗表面顺势滑落下去,一直落到下方的渗水槽中,在这里它们会先待一小会将体内的海水渗落,再顺着卷扬机形成的传送一路交汇到输料管道中。

接下来看到的,就是刚刚被从海底运送上来的矿料在顺着长长的送料管道稀里哗啦的落入到敞开肚皮的散装货轮中。

这边的矿料刚刚送完,机械臂已经将倒空的两个矿箱重新转正封闭锁紧,但它并没有直接将这两个矿箱带回原位,而是放到另外个传送带上解锁打开任由它在传送带上晃晃悠悠的挪动到排队位置。

这是因为在它倾泻矿料的同时,绞盘已经反向转动,已经有另外一个机械臂将两个空置的矿箱安装在上面,顺着钢缆重新送下了海底。

而此刻另外一边,刚刚送下空箱的固定座迎来了滴着海水的新矿箱,那边同样有个专用的粗壮机械臂重复刚才这边同伴的动作。

这就是海矿平台的工作流程,一边送空箱子下去,一边带着装满矿料的矿箱上来。

“110秒两个箱子。”

雷洪汕看了下时间,这个速度说快也快,说慢也慢。

主要限制效率的原因来着固定矿箱的称重座是固定的,它和钢缆处于固定连接,绞盘可没法把固定座也一起绞进去。

最初雷洪汕是想用活扣型,也就是整个固定座如同挂钩一样,灵活的挂在钢缆上带上来或者送下去,这样整个绞盘启动后就可以如同一个大循环的绳圈,朝着一个方向旋转,一边不断的在平台上挂上空箱子,另一边则在海底不断的挂上满载的箱子。

可经过工程师们计算后发现这容易带来另外一个麻烦。

下去的空箱还好,无须负重,可上来的箱子装满了矿料和沁入的海水重的一批,在海水中还有点浮力,但它离开水面腾空后,引力产生的重量很容易让靠摩擦紧固的挂扣打滑下坠摩擦钢缆的表面;这样一次两次还凑合,但摩擦多了,钢缆不可避免的会形成破损,特别是在海水的腐蚀下会更加加速这个过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现在只能换另外一种方法,像电梯轿厢一样,一次只带一个箱子上来或者下去。

这种办法虽然减小了磨损延长了钢缆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太慢了,左右两边每次只能带一个上来;最后调整了钢缆的粗细承重能力,增加到一次摞起带两个矿箱上来。

选用这种办法比较无奈,但不是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只是现在正在进行试制和开发中。

新的办法采用的是如同机械链条式的运送链,驱动机会带动链条像单车链一样循环转动,而水下和水上的自动设备会像挂扣一样自动挂在链条的两侧,这样的方式不仅能稳稳的固定住矿箱的位置和方向,同时整根链条也能灵活的挂载一个又一个矿箱极大的增加了运转效率。

但问题是巨大的金属挂链会重得一批,会增加和海底辅助传送机构连接的困难程度。

但如果只是这个难题还好说,只是增加了第一次的连接难度,可这里是南海,要考虑经常出现的台风临时脱链后重新连接的频繁性。

即便是解决了这个问题,可最后两个问题也是让人头疼的一批。

链条不能太松垮,踩过单车的都知道,自行车链条太松很容易造成脱链。但又要考虑海面和水下的活动能力预留一定的长度,如果几十米水深也就算了,但现在海底距离海面足足有150米!

最后就是链条有个特性,它可不能扭曲!

但在海上,平台会随着海流产生旋转,这样的扭曲会严重破坏链条的强度和连接紧固度。

所以这种设计方案虽然很棒,但考虑到实际水深和操作难度最终选择还是使用钢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