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战场时刻都处于作战状态,因此对地下的探测工作很难做到精确探测。
所以想要遏制巴托一族方面挖掘地道进行突袭,单单只依靠布置的探测仪是不够的。
而想要遏制巴托一族方面的地道突袭,战术参谋部门提出了一个简单到极致的方法。
那就是挖掘一条横贯整条防线的深壕。
通过对之前巴托一族挖掘的地道研究发现,对方的挖掘深度大约在地下十到15米这个范畴内。
尽管不清楚对方是否可以在更深的地下进行挖掘工作,但是参谋部门依然决定,在阵地前方挖掘一条深度最少在25米的深壕。
之前不挖掘深壕,主要是因为不想让阵地前的这条深壕影响作战部队反攻时的速度。
深壕想要阻挡巴托一族的进攻,最少也要十几米深,宽度起码也要好几米,这么宽的一条壕沟足够阻挠装甲部队的快速突击了。
而现在,为了阻止巴托一族的地道战术,参谋部门不得不重新规划深壕的建立。
于是,作战部队利用挖掘机等设备,开始在阵地前方挖掘壕沟。
而在此期间,巴托一族方面也不单只是进行低烈度进攻,也组织了多次作战力量超百万的大规模进攻。
而且将大规模进攻的时间集中在了晚上和天气较为恶劣的时期。
大雾天,雨雪天都成为了巴托一族进行大规模进攻的主要时间。
而且巴托一族就算进行大规模进攻,也只是进行短期突击,往往进攻时间会保持在一个半小时之内,很显然是为了避免遭到轰炸机部队的打击。
而安义这段时间也没有只是进行被动防御。
安义清楚,时间是站在他这边的,伴随着双方在战场持续的时间越来越久,而且安义将巴托一族的主要兵力尽数拖在了决战地带,因此后方后勤补给线不但可以维持畅通。
后方的实际控制区域也开始越来越大,而控制区越大则意味着更多的机场可以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