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全家商议送县学

反观温良也是一脸无奈和坦然,沈平西就知道,并不是因为温良不用功的原因。

“看你那小样子,到底是如何你说说看。”

沈平西失笑,对媳妇这样的表情,一时间还真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

“咱小良子是个天才,神童耶,我给他的那些什么三字经百家姓等等初学的书籍他先都会背了,而且我三天前给的孝经,你猜怎么着!”

那一副洋洋得意的样子,就像是她也有这本事一样,尾巴翘得老高,还卖上了关子。

沈平西很是给媳妇捧场的问了句,“怎么着呢?”

“他全都会默写了,那些生僻字,念经一样的之乎者也,他居然全会,意思都懂了八九分,申老放弃挑战当他师傅了,直言教不了。”

“学文在与融会贯通,博古通今,不能因为自己入门容易就放弃自我的思考,把别人的东西参悟透,变成你自己如臂驱使的东西,才是真的学会,这些你可记得了。”

沈平西难得脸上带着严肃,对温良说了老长的一段话,温良知道姐夫这是在教导自己,虚心受教的点点头。

“知道了,姐夫,日后读书我会记得您的话。”

现在小小少年,十二岁的温良已经有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苗头,说话做派等等都在一点点改变。

想想当初那个被他抱在怀里,从牛棚抱出眼中毫无生气的断腿少年,这才多少时间就有了这么大的转变。

从头看到尾的沈平西也为温良而开心。

“这事我知道了,有时间我去县学帮你问问,报名的手续和一些流程,后面的你在县学相信会有更好的先生教导,对以后参加童生试很有帮助。”

这个朝代现在还是遵循科举考试的规则,学子们要入县学,书院等地学习,并在适当的时候经过先生举荐方可入试。

即便是大户人家,子弟有专门的的西席教授,也是要在这些学府挂名以便日后考试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