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当即决定,将研究这种天文观测仪器作为首要的研究项目。为了尽快制作出这种仪器,他们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专业的工匠。李慕然再次前往临安城的富绅聚集地,向他们详细介绍了这个研究项目的价值。一位名叫柳长风的富绅,对天文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当他得知这个项目后,当即表示愿意出资一万两白银,支持仪器的制作。
“柳某一直对天文历法颇有研究,” 柳长风说道,“可惜一直没有机会深入探索。如今有你们这样志同道合的人,愿意为传承古籍文化付出努力,柳某自然愿意鼎力相助。”
有了柳长风的资助,三人便开始寻找专业的工匠。经过多方打听,他们找到了一位名叫陈铁匠的老工匠,陈铁匠技艺精湛,尤其擅长制作各种精密的仪器。当他看到古籍中记载的观测仪器图纸时,也十分感兴趣,表示愿意尝试制作。
接下来的几个月,三人便全身心投入到研究中心的建设和观测仪器的制作中。苏清月负责古籍的研读和研究方向的制定,李慕然负责协调各方资源,赵峰则一边照顾女儿的病情,一边整理古籍中的医术内容,同时也在协助陈铁匠制作观测仪器。
在陈铁匠的努力下,观测仪器的制作进展顺利。期间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在三人的共同努力和各方的支持下,都一一克服了。苏清月的女儿赵灵儿的病情,在赵峰的精心治疗下,也逐渐好转。
与此同时,研究中心的名声也在临安城逐渐传开。越来越多的文人雅士和专业人才,被研究中心的理念所吸引,纷纷表示愿意加入研究中心,为古籍的保护和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其中有几位天文爱好者,主动前来协助苏清月进行天文观测;还有几位医术高明的郎中,也加入了医术传承分支的研究。
半年后,研究中心的修缮工作全部完成,观测仪器也成功制作了出来。这一天,临安城阳光明媚,研究中心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成立仪式。沈万山、柳长风等出资者,以及临安城的一些文人雅士和官府代表,都前来参加了仪式。
仪式上,苏清月站在众人面前,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今日,古籍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了!这不仅仅是一个研究场所,更是传承祖先智慧的薪火之地。我们将致力于古籍的保护、整理和研究,让这些失传的知识重见天日,造福世人。”
众人纷纷鼓掌,对苏清月的话表示赞同。李慕然也走上前,说道:“研究中心的成立,离不开各位的支持和帮助。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深入研究古籍中的奥秘,希望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赵峰抱着已经痊愈的女儿赵灵儿,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女儿的病能痊愈,多亏了古籍中的医术。未来,我们将把这些医术知识整理成册,广传于世,让更多的人受益。”
仪式结束后,众人参观了研究中心。看着整洁的书房、摆放整齐的古籍和精密的观测仪器,大家都对研究中心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接下来的日子里,研究中心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苏清月带领着天文研究小组,利用观测仪器进行天文观测,验证古籍中的天文历法,取得了不少重要的发现。赵峰则带领着医术研究小组,整理古籍中的医术配方,结合现代医术进行改良,成功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
研究中心的成果也得到了临安官府的认可,官府不仅为研究中心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还将研究中心的一些研究成果推广到了整个临安府,惠及了更多的百姓。
随着研究中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捐赠古籍,其中不乏一些失传已久的珍贵典籍。苏清月等人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们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古籍的研究中,希望能不辜负众人的期望。
小主,
这天夜晚,苏清月、李慕然和赵峰再次来到研究中心的花园里。月光皎洁,洒在三人的身上,也洒在花园里的那棵老槐树上。三人望着天上的繁星,心中感慨万千。
“还记得我们在山路上的约定吗?” 苏清月轻声说道,“当时我还担心前路困难重重,没想到如今我们真的做到了。”
李慕然笑了笑:“只要我们志同道合,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些古籍不仅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更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
赵峰也说道:“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守初心,就一定能将这份薪火传承下去,让古籍中的智慧照亮更多人的前行之路。”
月光如水,顺着老槐树皲裂的枝干流淌下来,在三人脚边积成一片银白。苏清月抬手抚过肩头的月光,指尖仿佛触到了多年前山路上的晨霜。那时他们三个刚从大学毕业,背着简易的行囊去偏远山村寻访一套据说存世的明刻本,山路崎岖,李慕然崴了脚,赵峰背着她走了三公里,额头上的汗滴在石板路上,晕开一个个小小的湿痕。就是在那片铺满松针的山坳里,他们对着漫天星辰许下约定:要建一个真正属于古籍的研究中心,让那些蒙尘的典籍重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