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身裹着一层薄如蝉翼的金箔,燃烧时无半点烟尘。
王员外左手持炉,右手拢在袖中。
依着道教敬神礼仪,足站八字,先躬身作揖。
待香火烧至半寸。
王员外才缓步上前。
又将香按“中、左、右”的次序插入铜炉,三炷香插得平直,间隔不足一寸,正是“心正香正”的讲究。
他身后的老夫人戴着驼色绒抹额,鬓边插着银簪,一手扶着仆妇的手,一手捻着香,颤巍巍俯身叩拜。
双膝与双手同时着地。
左手按在右手上呈十字形,头与脊背齐平伏下,臀部高过背,正是标准的三叩礼。
“天帝保佑,”
老妇人口中念念有词。
“愿我儿在北地经商平安,愿孙儿春闱得中。”
一旁的稚童穿着虎头鞋,跟着母亲学样,小手抓着半截线香,却不知该如何持握。
母亲笑着将他的左手抬起,让香过耳,轻声教他:“用善手烧香,心要诚。”
这样的场景。
在外城街巷随处可见。
绸缎庄的掌柜站在柜台前,手抚算盘却望着帝像方向出神,伙计们则轮流到门前焚香。
挑着货担的脚夫放下担子,从怀中摸出一小撮香灰。
这是他们随身携带的“护身符”,是从帝像基座前的香炉里取的,遇着风浪便撒一点。
甚至连河边洗衣的妇人,也会在石埠头摆上一碗清水、三根筷子,朝着帝像的方向鞠躬,口中默念祈福的话语。
这一日的睢安。
比寻常节庆更添了几分庄重。
五百多年前的今日,还是布衣少年的卢云,以凡人之身闯过领主世界的千军万马。
在青城仙府试院中一举夺魁,成为青城仙府以来首位状元。
领主世界的金榜自九天垂落,金光穿透睢安的云层,将“卢云”二字映得满城皆见。
百姓围着仙使欢呼,连哭带笑地将这个消息传遍了漕运码头。
起初只是乡邻间的念想,觉得沾沾状元郎的喜气便能添些文运与福气,每到这一日便自发聚在老槐树下,摆上粗茶淡饭祭祀天地。
可随着卢云平定诸天、登临帝位。
这民间的小习俗便如星火燎原。
渐渐成了睢安独有的节庆。
三百年流转间。
连外乡的学子都会在这日赶来,对着帝像前的“状元碑”焚香许愿,盼着能承继天帝的聪慧。
商贾们则会在门前挂起“魁星点斗”的幌子,寓意生意如状元登科般步步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