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可还记得,真武最初显圣之时?”
闻言,东明公夏启掌心的龟甲忽然绽放出温润光华,上古记忆如画卷般展开:
“当年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河倒悬,洪水肆虐。”
“上古先民躲在山巅,见龟能潜渊长生,蛇可蜕皮复生,便奉龟蛇为护佑。”
“那时玄武尚以龟蛇之形显圣,神形渐显,身兼龟蛇之灵,竟真如同先民所盼那般,能引百川归海。”
西明公周文王广袖轻拂:
“玄武为颛顼之佐,位列四方神。”
秦始皇抬首,玄冕微震,玉旒轻摇:
“朕统六合之时,曾于咸阳宫祭祀四方神,玄武仍配享北方坛。”
“彼时其形仍是龟蛇缠绕,与青龙、白虎、朱雀并列,尚居末位,算不得顶尖神只。”
“真正让玄武脱胎换骨的,还在宋代。"
这话勾得魏武帝剑眉一挑:
“孟德倒也记得,宋代北境多事,辽金铁骑常犯边境,官家盼北方神镇厄,便着力推崇玄武。”
“李唐认老子为祖,宋代则称财神赵公明为宗亲。”
“赵公明字玄朗,玄字犯了忌讳,官家下旨改‘玄’为‘真’,‘真武’之名,自此传遍天下。”
说到这,魏武帝语气添了几分郑重:
“道宋一朝,官家屡次加封。”
“从‘真武灵应真君’到‘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真武彻底从四方护卫神,升格为道教大神。”
“我当年阴世领兵讨逆,曾见边关驿站里供着真武像,将士们出征前必焚香祭拜,说能得真武庇佑,刀枪不入。”
周武王抬手指向上空的虚星,那里正有一道玄色光痕划过,伸手肩上有青鸾而鸣:
“元代时,真武信仰更盛,祭祀多以‘降笔扶鸾’为显灵之兆。”
“据传上古神农氏时,东方木公化出青鸾,后被天帝收为差使,奉瑶池金母之命下凡度世。”
“只因青鸾常泄天机,老祖便削其喙,令其不能多言。”
“凡间后人仿鸾形,取桃枝做‘鸾笔’,状若双翼,嘴含柳枝,求神明借笔赐示。”
“元代宫观里,常有善信扶鸾,说真武曾借鸾笔写下‘镇北安邦’四字。”
齐桓公捻须的手顿了顿:
“到了明代,真武更是得了天命加持。”
“明太祖鄱阳湖战陈友谅,据说当时风急浪高,陈友谅战船首尾相连,欲用火攻,谁知风向骤变,反烧了自家船只。”
“明太祖事后说,是‘真武神佑,遇风纵火’,自此皇明每有大典,帝王必先往真武庙祭祀。”
南明公召爽忽然插话:
“永乐帝更是将真武抬到了极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