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层,州,升级为核心执行层。
第三层,郡,为基层治理。
第四层,县,末端管控。
南境,十万大山——设置三大监察,南岭道,百越道,定远道。
西境,蛮族——朔漠道,西狄道。
东境,日月国——启明道,天澜道。
原大楚四十九州。
南部设江南道,控原南部九州。
东部设青山道,控东部十州。
西部设西北道,控西部七州。
中部设,天承道,控中部五州。
北部设燕云道,靖海道。
皇都设置京畿道,将附近的四个州划入中央管辖。
由此,天下,被划分为十四道,十四道首席长官,都由中央直接任免。
“监国,部分蛮族对大楚还抱有敌意,我们还需要进行军事改革,文化改革,才能将这些人永久性纳入大楚,产生归属感。”
韩非说道。
“说说你的看法!”
楚江淡淡的道。
“第一,推行楚化,官吏楚蛮参半,蛮人可通过官方指定的考试,担任职务。”
“第二,推行 《草原均田令》:草场山林矿脉等各种资源收归国有,由道一级整理分配,承包牧区山林(比如30年为期),税收上交中央三成,自留七成在当地,禁绝部落首领强占牧场资源。”
“第三,建 “草原商都”,免税十年吸引大楚内陆商人与蛮人商互市,增长经济。”
“双轨教化:设蛮学堂(教授楚文化、经过审查的蛮族文化)与蛮武院(研究,修习蛮族武学,但禁止血祭、占卜战争),结业者授 “归化籍” 享科举资格。”
“这种双轨并行的教化,我们也可以适用在日月国,十万大山之中。”
“……”
韩非开始说道。
楚江听完,这些政策,确实可行,从文化上出发,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出几十年,这三大区域的人,就会彻底融入大一统王朝,都是楚人,有区域特色的大楚人。
就连文武百官,也对这个政策,赞不绝口。
实在是高。
“十万大山,咱们可册封部落首领为世袭宣慰使(如烛阴宣慰司、神木宣慰司),但宣慰司治所,必须设于山口官寨,由官方派兵驻守监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划分 “部落直管地”(保留习俗)与 “朝廷辖土”(矿山、灵泉归国有),后者税收,五成用于当地官府修建办学,二成归属部落,三成上交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