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通西域灭南夷 进神马迎宝鼎

济公传奇 王钟亭 4787 字 3个月前

却说匈奴偏西之地,有一个乌孙国,向来为匈奴所役属之。当时的乌孙国王,叫作昆莫。昆莫之父难兜靡,为大月氏所杀,乌孙王子猎骄靡(即后来的昆莫)年纪尚幼小,由遗臣布就翖侯窃负而逃,途中前往寻找食物,把昆莫藏匿在草从间,狼为之乳,乌为之哺,窃负见此情形,就知此子非凡人,于是抱着他奔往匈奴。

到了昆莫渐渐长成,匈奴已攻破月氐,斩了月氐王,月氐国余众向西奔走,据塞种地,作为行巢。昆莫趁机复仇,借得匈奴部众,再将月氐余众击走。月氐徙往大夏,改建大月氐国。所有塞种故土,却被昆莫占住,仍立号为乌孙国,牧马招兵,渐渐强盛,不愿再侍奉匈奴。匈奴方与大汉朝廷连年交战,无暇西顾,及为卫青霍去病两军所击败,匈奴更加势不如前,非但乌孙国生二心,就是西域一带,前时奉匈奴为共主的部落,至此亦皆懈体,各有异心。

汉武帝探闻此事,乃复欲通道西域,更起张骞为中郎将,令他西行。张骞入朝献议道:“陛下欲遣臣西往,最好是先结乌孙;诚使厚赂乌孙王,招居前浑邪王故地,令断匈奴右臂,且与结和亲,羁縻勿绝,将见乌孙以西,如大夏等国,亦必闻风归命。尽为外臣了。”

汉武帝专好虚名,但教夷人称臣,无论子女玉帛,俱所不惜。因此令张骞率众三百人,马六百匹,牛羊万头,金帛值数千巨万,前往乌孙国。乌孙王昆莫,出来接见,张骞传达武帝上意,赐给各物。乌孙国王昆莫却仍然坐着,并不跪拜领命。张骞不禁怀惭,便向昆莫说道:“天子赐王厚仪,王若不拜受,尽请还赐便了。”

昆莫这才起身离座,拜了两拜。张骞复进词道:“王肯归附汉朝,汉当遣嫁公主为王夫人,结为兄弟,同拒匈奴,岂不甚善!”

昆莫听了,踌躇未决,于是留张骞暂居帐中,自召部众,商议可否。部众素未知汉朝强弱,且恐与汉联和,益令匈奴生忿不满,多招寇患,所以聚议数日,仍无定论。

就中尚有一段隐情,更令昆莫左支右绌,不能有为。昆莫有十余子,太子早死,临终时曾泣请昆莫,愿立己子岑陬为嗣,昆莫当然垂怜,当面应允所请。偏有中子官拜大禄,强健善将,夙任边防,闻得太子病殁,自思继立,不意昆莫另立嗣孙,致失所望,于是招集亲属,谋攻岑陬。昆莫得知此信,迫切分万余兵骑与岑陬,使他出发防御其中子,自己集合万余兵骑为卫,防备不虞。国中分作三部,如何制治?且因昆莫年老,越觉颓靡不振,姑息偷安。夷狄无亲,可见一斑,汉朝乃以和亲为长策,实属非良计。

张骞留待数日,并没有得到昆莫的确实情报,乃分别派遣副使,分往大宛康居月氐大夏等国,传谕汉朝威德。各副使去了多日,尚未复命,那乌孙却遣张骞归国,特派使人相送,并遗良马数十匹,作为报酬礼仪。张骞偕番使一同入朝,番使进谒汉武帝,却还致敬尽礼,并且所献良马,格外雄壮。汉武帝见了,不由得感到欢喜欣慰,于是特别优待番使,特拜张骞为大行。张骞受命任职年余,竟致病逝。归葬汉中故里。

张骞二次出使西域回汉,带来了乌孙国的使者,“因令窥汉,知其广大”后,乌孙国与西汉开始在平等的基础上友好交往。此后的一年时间内,张骞在乌孙国所遣持节副使也与西域诸国使者相继归汉,汉与西域诸国正式开始平等友好的交往,汉与西域诸国外交活动的第一个高潮开始到来。

张骞出使西域,接触到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使汉朝开始对西域各国有所了解,使汉朝与西域建立了友好关系,为后来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使西域正式归西汉政府管辖打下了基础。汉朝使者不断往来于西域诸国,一年多则十几次,少则五六次,都用“博望侯”的名义,以取信于各国。

又过了一年,才由当初张骞所遣的那些副使陆续还都,而西域各国,也各派使人随来,于是西域始与汉朝交通,汉朝廷复再三派遣使者,西出宣抚。各国只知博望侯张骞,不知他人。各使者亦忌讳言张骞已死,但说是由张骞所派遣,后人因盛传张骞凿空。凿空谓开凿孔道。且因张骞曾经探视河源,称为张骞乘槎入天河,其实黄河远源,并不在当时西域中,以讹传讹,不足为信。惟西域一带,地形广袤,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接玉门阳关,西限葱岭。葱岭以外,尚有数国。今据史传记载,西域共三十六国,后且分作五十余国,与汉朝往来通使,计有南北二道,南北二道的终点,就是葱岭。录述国名如下:

婼羌国,楼兰国, 后名鄯兽。 且末国, 小宛国, 精绝国, 戎卢国, 扞弥国, 渠勒国, 于阗国, 皮山国,乌秺国, 西夜国, 蒲犁国, 依耐国, 无雷国, 难兜国, 以上为南道诸国。 乌孙国, 康居国, 大宛国, 桃槐国, 休循国, 捐毒国。 与身毒不同,身毒不入西域传。 莎车国, 疏勒国, 尉头国, 姑墨国, 温宿国, 龟兹国, 尉犁国, 危须国, 焉耆国, 车师国。 亦名姑师。 蒲类国, 狐胡国, 郁立师国, 单桓国,以上为北道诸国。 大月氐国, 大夏国, 罽宾国, 乌弋山离国, 犁靬国, 条支国, 安息国, 奄蔡国。 以上为葱岭外诸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以上数十国,前时多服属匈奴,至此与汉交通,为匈奴所闻知,屡次发兵邀截,汉乃复就酒泉武威两郡外,增置张掖敦煌二郡,派吏设戍,严备匈奴。不意西北未平,东南忽又生乱,累得汉廷上下,又要调兵征饷,出定东南。

先是南越王赵胡,曾派遣太子婴齐,入都宿卫,一住数年。婴齐本有妻孥,惟未曾挈领入都,不得不另娶一妇。适有邯郸人樛氏女子,留寓都中,高张艳帜,常与灞陵人安国少季,私相往来。婴齐却一见倾情,不管她品性贞淫,便即浼人说合。好容易得娶樛女,真是心满意足,快慰非常。没多久就生下一个男婴,取名为兴。祸胎在此。后来赵胡病重,遣使至京,请归婴齐,汉武帝准他归省,婴齐遂挈妻子南旋。不久赵胡死,婴齐当即嗣位,上书报闻,且请令樛女为王后,兴为太子。汉武帝也即依议,但常遣使征他入朝。婴齐恐再被羁留,不肯应命,只派遣少子次公入侍,自从与樛女整日淫乐,竟致身体虚弱,经常卧床不起,中年就毕命了。太子兴继立为主,奉母樛氏为王太后。偏汉武帝得了此信,又要召他母子一同入朝。当下御殿择使,即有谏大夫终军,自请效劳,且面奏道:“臣愿受长缨,羁南越王于阙下!”谈何容易!汉武帝见他年少气豪,却也嘉许,便令与勇士魏臣等,出使南越。又查得安国少季,曾与樛太后相识,也令同往。

终军,表字子云,济南(今济南市历城区仲宫街道)人,终军少年好学,十八岁被选为博士弟子,西入京师长安学习。

关吏给与一繻(特指汉代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凭证),终军问有何用?关吏指示道:“这是出入关门的证券,将来汝要出关,仍可用此为证。”

繻系裂帛为之,用代符节。终军慨然道:“大丈夫西游,何至无事出关!”

终军一面说,一面弃繻自去。果然不到两年,官拜谒者。出使郡国,建旄出关。关吏惊诧道:“这就是弃繻生,不料他竟践前言!”终军也不与多说,待至事毕还都,奏对称旨,得超迁至谏大夫。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南越王赵婴齐去世,其太子赵兴继位,是为南越哀王。当时汉朝初平匈奴后,汉武帝刘彻想把汉朝势力延伸入南越国,于同年派安国少季、辩士谏大夫终军、勇士魏臣等出使南越,告谕赵兴和樛太后,让他们比照内地诸侯进京朝拜天子,内属汉朝;又令卫尉路博德率兵驻守桂阳,接应使者,在军事上威慑南越。安国少季来南越后,与樛太后私通,南越人因此多不信任樛太后。赵兴年少,太后害怕发生动乱,也想依靠汉朝的威势,屡次劝说南越王和群臣请求归属汉朝,还通过使者上书天子,请求比照内地诸侯,三年朝见天子一次,撤除边境的关塞。

汉武帝遂将丞相、内史、中尉、大傅等官印赐给南越,其余的官职由南越自己安置;让南越比照内地诸侯用汉朝法律,废除南越以前的黥刑和劓刑,还命使者都留下来镇抚南越,力求南越的局势平稳。

出使南越国,终军见了南越王赵兴,凭着那豪情辩口,劝赵兴内附,南越王赵兴也自然畏服。在接到汉武帝的谕旨后,南越王及王太后开始整理行装和贵重财物,为进京朝见天子做准备。

偏是南越丞相吕嘉历相三朝,权高望重,不愿归顺汉朝,多次劝南越王赵兴不要听汉使之言,南越王赵兴不听,又称病不见汉使。

有一天,南越王赵兴及其母樛氏曾设宴招待安国少季、终军等汉使,吕嘉等大臣也出席宴会。宴会上,樛氏公开指责吕嘉反对内附,希望以此激怒汉使,让他们能当场诛杀吕嘉。但安国少季、终军等却迟疑不决,最终没有果断处置吕嘉。吕嘉察觉事态不对,准备离席,樛氏打算用矛杀死吕嘉,但南越王赵兴不想杀吕嘉,制止了母亲。此后吕嘉仍不见赵兴和汉使,并密谋政变,但又考虑到南越王赵兴不想杀死自己,所以几个月都没行动。只有樛氏一心想诛杀吕嘉,但孤掌难鸣。

吕嘉回去后,赶紧把他弟弟的士兵分出一部分,安排到自己的住处,加强防卫,并托病不再去见赵兴和使者,还暗中同大臣们密谋,准备另立新君。赵兴一向无意杀掉吕嘉,吕嘉自己也知道这一点,因此数月过去,吕嘉都没有采取行动。樛太后想自己动手杀掉吕嘉,但因为势单力薄,又因为淫乱后宫失去民心,没有能力独自完成此事。双方并未动手,但却在暗地里积极准备,形势已是剑拔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