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破浪号驶入琉球主岛那霸湾时,眼前的景象足以让任何初次见到的人感到震撼。
碧蓝的海湾内,桅杆如林,烟囱密布。
数量庞大的白鹰海军战舰,从如同海上移动城市的舰队航母、线条修长优美的巡洋舰,到数量众多、显得精干凌厉的驱逐舰几乎铺满了整个锚地。
在她们之间还有大量船头飘着南洋龙旗的军舰和运输船。
岸上,目光所及之处,更是另一番繁忙景象。
原本的海岛风光已被连绵不绝的军用帐篷、活动板房和临时仓库所取代。
巨大的露天堆场上,弹药箱、燃油桶、食品罐头和各种工程机械堆积如山。
道路上,涂着盟军白色星徽或南洋龙徽章的卡车、吉普车川流不息,扬起的尘土经久不散。
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庞大的、为最终决战而生的军事堡垒。
根据南洋与白鹰及新成立的UN达成的协议,原为鬼子殖民地的琉球群岛,被直接交由南洋托管。
南洋合众国负有维持琉球群岛稳定与和平的责任,直至当地居民能够通过合法程序,选举出自己的新政府。
为此,南洋向琉球群岛派驻了总兵力超过十六万的远征军。
其中,约六千名来自南洋宪兵和陆军治安部队的官兵,将作为长期驻军,分散在各个岛屿,负责维护秩序、清剿残敌、协助民生恢复,履行托管职责。
而另外的十五万大军,则是一把已经出鞘、随时准备饮血的利剑。
这其中包括五万精通后勤保障、工程建筑、医疗运输的专业人员,以及十万装备精良、摩拳擦掌的陆海空三军作战部队。
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跟随白鹰主力,参与对鬼子本土的登陆作战,给予军国主义最后的、致命的一击。
在位于那霸港区附近一座由原鬼子守备司令部改造的远征军前线指挥部里,齐泉上将正背对着门口,凝视着墙上巨大的霓虹本土地图。
这位刚从苏门答腊岛调来的元老,如今肩章上已是三颗将星闪耀。
岁月和战火在他脸上刻下了更深的皱纹,却也赋予了他更加沉稳如山的气质。
他的思绪,很正在眼前的地图上。
“没落行动…”齐泉低声念着这个代表最终进攻的代号。
他的目光掠过九州南部的预选登陆场,掠过预计将爆发最惨烈战斗的关东平原,最终停留在江户湾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