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举对于太后来说,和饮鸩止渴差不多。
因为上杉虎刚刚承认自己是肖恩的义子。
那么他代表的就是肖恩的残存力量。
那股力量正是太后刚刚摆脱的。
但是,和上杉虎的矛盾是齐国内部的矛盾,边防要事则是齐国对外的国事。
上杉虎也许会造反,但绝对不会投降南庆。
因为肖恩还在南庆鉴察院的手里,受尽折磨。
所以太后最终做了这样的选择,只是她要求周野必须派出锦衣卫暗探,时刻盯着上杉虎的动静。
……
周野找了机会,准备拜访庄墨韩。
北齐文风鼎盛,但不知道还能维持多久。
《登高》已经传到了北齐,周野在街上就已经听到有人吟诵了。
他已经想象到,当范闲把整个唐诗宋词搬过来,对北齐的震撼有多大。
至少周野还没在这个世界听过那些熟悉的诗句。
这个空白必然是给主角留的。
北齐唯一可以与之对抗的就是庄墨韩。
庄墨韩研究的是儒学经典。
这东西背容易,但要理解圣人之道,引经据典进行论证,没有足够的积累是不够的。
周野不信范闲连这方面也能取胜。
周野带着司庆来到庄墨韩的住宅,却被门房拦住。
说是庄墨韩在研读来自南庆的诗句,不见外客。
周野本来还担心自己锦衣卫的身份会被文学大家看不起。
现在这种情况反而给了他机会。
幸好现在范闲只抄了一首《登高》。
周野借了门房的纸笔,写下了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这首词不仅符合周野的身份,里面也没有不好解释的人名,地名,再合适不过。
比如的卢马的典故,周野可以解释为自己曾有匹快马叫的卢,也能混过去。
这也是为什么周野不抢先背出那些千古诗句。
首先他能背下的完整诗篇不多,能解释清楚里面的典故,地名,人名就更少了。
再次,他已经是锦衣卫指挥使了,诗才并不会给他加分。
那首词送进去,很快大门又打开。
庄墨韩竟然亲自迎到了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