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6章 看~那顶帽子像不像一口锅,黑色的

1976步步生莲 方寸山下 1250 字 5个月前

曲卓的印象里,地区组织过去南方的务工队,修路不盖楼的,得的工钱公家留一部分,余下给个人。

当时可能还在小学,也可能刚上初中,知道有这回事,但不知道具体比例。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便只有部分落到个人手里,依旧比务农赚的多出很多。

不少人家挖门盗洞的托关系抢名额嘛……

也正是有初期的务工队打底,大多数人才知道,也相信去南方挣的多。便有了一批又一批“不安分”的,开介绍信办边防证过去打工。

再后来不用边防证了,直接去就行。

再再后来,又流行出国劳务……

基于小时候并不清晰的记忆,曲卓才有了从长岭招工去大屿山干活,然后组建工程队的想法。

等再过些年进一步放开了,可以投点基于葵花籽和大豆的农产项目。

反正“干爹”到哪,因地制宜项目就跟着投到哪。经济挂帅的大环境下,保管曲振江老同志不论在哪任职都是香饽饽。

他想的挺好,但万事开头难。

有地方搞出先例,其他地方跟进时好说。

挑头第一个干?

麻烦事多着呢……

赵小军陪老娘在港岛玩了几天,又陪老娘去羊城待了两天。期间赵勋给京里打电话,请示某个臭小子异想天开,该怎么处理?

京里的老几位闹了个哭笑不得。

你说臭小子私心重吧。

地方百姓确实得了好处,县里也多一份计划外经费,能办不少事儿呢。

说他有公心吧,他指定就要长岭的人,摆明车马炮的给干爹送正绩。

关键这事儿也没个先例。

组织个工程队去蛇口干点基建还好说,去港岛……就很让人头疼。

老几位商量了一下,决定低调实施。

只说两件事,一件是过去建设科研项目,二件是报答长岭乡亲,其他的全部含糊掉。

默许,不发正式文。

有了底,于芳上火车奔大儿子家。赵小军先飞京城,又马不停蹄的赶往吉省……

到地头找一位管事儿的老伯伯把事情一说,老头子好悬一巴掌把茶几拍碎了:哪个王八蛋敢让老百姓去给资本家当苦力?老子毙了他!

赵小军被吼得耳朵嗡嗡作响,赶紧解释:不是去给资本家当苦力,是建设科研基地,给咱们和戴英合作的科研项目用!

老头子将信将疑,一个电话打京城去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