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南瞻部洲的发展

数年未见。

宇文衍留四人在宫中用膳。

君臣五人有滋有味地美美吃了一顿。

“皇兄,二郎在南瞻部洲道如何?”

觥筹交错间,宇文术问起了永驻土澳大陆的莱王。

“好得很!”

“华夏商行已经开辟两地航线,每年都有船队往来。”

说起新设的南瞻部洲道,宇文衍的心情就莫名舒畅。

六年来。

道、郡、县三级行政架构得到一一落实。

由于宜居地局限于东海岸和西南海岸。

便自北向南一分为二,设澳东郡和澳西郡,每郡下设九县。

这些县的县域面积宽广得很,有的比中原一道之地还要大。

尽管中原移民已达二三十万,但还是名副其实的地广人稀。

东海岸登陆点。

已经建成一个港口城镇,被命名为——南扬州。

拓荒百姓以此表达对中原故土的怀念。

有十万移民居住于此。

农人进行开荒垦田,种植粮食、蔬菜等作物。

商贾众土着部落收集当地土产,与来此的商船进行贸易。

自从朝廷设道移民统辖后。

吸引了大量的南洋商船来到这里,形成了一股移民潮。

对此,莱王还曾上奏皇帝,询问是否予以禁止。

宇文衍却认为这是好事。

朝廷派遣的矿匠几年间探明数个露天大型赤铁矿。

采矿、冶炼已经初具规模,需要大量的矿工、役力。

单靠分散居住的土着部落提供劳动力,显然是不够的。

就算南洋诸岛的土着不主动前往。

宇文衍也准备从中南半岛和南洋招募壮劳力,加大采矿的规模。

当然。

凡是登陆土澳大陆的外来人口,官府会一一登记造册,发放身份腰牌。

长期定居者。

不论从事务农,渔猎,还是商贸,都得给朝廷纳税。

铁矿开采后,利用高炉就地冶炼成生铁。

至于“灌钢法”,暂时朝廷还不允许传到海外。

哪怕是神州大地。

京城之外的地方批准使用的也是綦毋怀文前辈总结的“灌钢法”。

最为先进的后世“灌钢法”属于朝廷高级机密,绝对不能外泄。

不过。

墨者在扬州造船场研制海船所用的蒸汽机,需要用到精钢铸件。

经皇帝特许,由綦毋干将前往扬州。

负责设立灌钢工坊,专门给墨者炼制各种性能的钢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