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村里又死人了?”姜母今天出去,碰到几个妇人,聊天后才得知,村里死了几个人。
现在到处人心惶惶,姜母也不例外。
“死了几个老人。”
“老人卧病在床,府衙的畜生非要征税,起了冲突,死了好几个。”姜父吃着饭,脸色有些郁闷。
姜母听言,脸色更难看了,抿了抿嘴唇,默默吃起了饭。
“姜儿,书读的怎样了?”姜父忽然扭头问道。
“一直在读。”姜楚回答。
姜父点了点头,自姜楚记事起,姜父便从城中买来了书卷,又送姜楚去村里私塾读书,一晃好几年,村里私塾都撤走了,姜楚也保留着读书的习惯。
砰砰砰!
忽然,门被剧烈的敲响。
姜父夫妻二人对视一眼。
“是征税的。”
姜楚心中一沉。
姜母往身上擦了擦手,小跑着过去开门,姜父则站起来,看向门口。
火把的亮光照亮了庭院,一众大汉走了进来。
“李大人。”姜父露出笑容,颇为热络的上前迎接。
唤作李大人的男人身材看起来十分臃肿,面庞上的肥肉耸拉着,他径直忽略了姜父的迎接,自顾自坐在了石凳上。
眼睛微微眯起,声音有些尖锐:“征税。”
“是是是,快把准备好的赋税拿过来。”姜父弓着腰,扭头,对着姜母道。
姜母面色有些不太好看,连忙小跑进里屋,掂起脚,从柜子顶上,把一个盖着红布的篮子提了出来。
衙役看了眼赋税,摇了摇头:“不够!”
姜父面容大变,这赋税不够,是要收回田亩的,田亩没了,自己一家人可要成为流民了!
成为流民,居无定所,在这年头,等待他们三人的,就是饿死街头。
“大人,上个月的赋税也是如此,怎会不够?”姜父惊的声音都抖了起来。
“北境战事吃紧,赋税自然加重了。”李大人面无表情,看向姜父的眼神有些不善:“你们交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