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医理畅谈惊老叟,机缘巧获入端木

穿过前堂的药柜,后堂是一间雅致的厅堂,案几上摆着医书与笔墨,墙角还放着一盆青翠的兰草,倒比前堂多了几分清幽。

柳鹤年连忙将吴天翊让到主座,又转身吩咐身边的药童:“快,去煮一碗上好茶汤过来,仔细着点,莫要怠慢了先生!”

药童应声快步退下,柳鹤年才在吴天翊对面坐下,脸上带着几分拘谨与急切,客套了好一会儿,才搓着手尴尬地开口:“先生,方才观您施针与开方,实在精妙…… 不知您方才辩证那孩童之症,是如何断定他是‘风寒夹瘀’而非单纯的‘风寒入肺’?”

他支吾了半天又继续问道“还有那药方中桑白皮与麦冬的配伍,老夫实在参不透其中玄机,想向您请教一二。”

吴天翊端起刚送来的茶盏,浅啜一口,也不藏私,缓缓道来:“那孩童虽以咳喘为主症,但唇泛青、脉涩滞,此乃‘瘀阻肺络’之兆,若只以风寒论治,恐难除病根。”

“桑白皮清肺利水,减桔梗用量是为防其宣散太过耗气;麦冬滋阴,看似与石膏清热相悖,实则能防热邪伤津,令肺气得润而咳喘自平 —— 治病需辨‘标本兼治’,不可只看表面症状。”

说着,他还将前世所学的 “辨证论治”“整体调理” 等中医理念,结合实例粗浅道来,听得柳鹤年频频点头,眼中满是惊叹,只觉自己行医数十年,竟从未想过这般治病思路,当真是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两人聊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柳鹤年突然一拍大腿,像是想起什么要紧事,凑近几分说道:“先生,老夫有一事相求!大乾端木家您可知晓?他家二小姐染了‘胸痹心痛’之症半载有余,遍请名医都束手无策,近日还贴了求医告示,悬赏银三千两。”

“老夫前几日也去瞧过,那脉象紊乱、胸痛彻背,实在是疑难之症,老夫苦思冥想也没找到对症之法…… 您医术如此高超,不知可否随老夫去端木府一趟,给二小姐瞧瞧?”

吴天翊心中暗喜,面上却装作一副沉吟模样 —— 他正愁没机会接近端木府,柳鹤年这一提议,简直是 “瞌睡送来了枕头”,有这老大夫代为引荐,可比自己贸然递帖方便多了。

他故意皱了皱眉,语气带着几分犹豫:“嗯,老夫略有耳闻,只是端木家乃名门望族,而老夫是个游医,贸然前往,怕是会唐突了人家……”

柳鹤年见状,连忙劝道:“先生多虑了!您有这般医术,何惧身份?再说有老夫在旁引荐,端木家定然欢迎!”

他再三恳请,语气满是恳切,生怕吴天翊不肯答应。

吴天翊见时机差不多了,才故作勉为其难地松口:“罢了,既然柳老这般盛情,老夫便随你去一趟。”

“只是有一事相求 —— 前堂那对母女与孩童,还需留在仁心堂继续治疗,他们的药费、食宿,还望柳老能多费心,暂且免了。等日后端木家的赏银下来,再从其中扣除便是。”

柳鹤年闻言,哪里还会犹豫?连忙拍着胸脯应下:“先生放心!这点小事包在老夫身上!他们的食宿我让人安排在后院净室,药费也全免,定让他们安心调理!”

在他看来,能让吴天翊答应去端木府,这点 “付出” 根本不算什么 —— 若是真能治好端木小姐的病,不仅吴天翊能得赏银,仁心堂也能借着这股势头名声大噪,到时候受益的还是自己。

吴天翊见他应允,心中彻底放下心来 —— 既解决了母女三人的安置问题,总算没落了个虎头蛇尾,又能顺理成章混入端木府,这一趟仁心堂之行,当真是 “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