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集 戏子皇帝

郭从谦垂剑沥血,嘿嘿冷笑:待我殊厚?你这昏君听信谗言,无辜杀我叔父,残害我义父,此仇不共戴天,今日杀你,已是晚矣!

小主,

庄宗闻罢,舌为之结,遂无言以对,自恨悔不可及。

镜头闪回,补叙郭从谦往事。

字幕:郭从谦,代州雁门人,本是戏子出身。

唐末大乱,郭从谦便往晋阳从军。因其嗓子绝好,故被戏迷李存勖发现,收留身侧;又见其武艺绝佳,复命为亲军从马地指挥使。

郭从谦因与郭崇韬同籍,故认其为叔父,又被睦王李存乂收为养子。

当闻知郭崇韬被刘皇后冤杀,郭从谦曾为叔父鸣冤叫屈。李存勖训斥道:你跟老郭关系朕有耳闻,未及过问。今其谋反伏诛,你居然叫屈鸣冤,莫非谓我不能杀你耶!

郭从谦冷汗直冒,对李存勖又怕且恨,便即暗中鼓动亲军,欲弑庄宗,拥立义父李存乂为帝。不料两个月前,义父就复被李存勖处死,此时得到机会,便为二人报仇。

闪回结束。火光闪耀之下,庄宗面容变幻,阴晴不定。

郭崇韬与李存义先后被冤杀,此事举朝共知,庄宗对此指责自然无从抵赖,只有后悔不及,暗恨当初未杀郭从谦这个祸根。

正在相持不下,忽听外面杀声复起,一队人马急冲而入。众人回头看时,见是敬新磨及一班伶官,率领二百余禁军杀来。

庄宗大喜,叫道:朕躬在此,众卿替我李天下杀贼,皆有重赏!

郭从谦不意突生此变,不敢怠慢,遂喝令道:放箭!

话音出口,登时只听弓弦声大作,箭如飞蟥,皆射向庄宗皇帝。

可怜一代威名赫赫帝王,刹时身中数十支利箭,一支正中额头,眼见难活。

郭从谦见此,自谓大仇得报,便不恋战。于是挥令众军,返身冲杀,直将敬新磨所领禁军冲散,杀出宫门,搜掠京城富户而去。

王全斌与众侍卫将庄宗扶至绛霄殿外,见其浑身浴血,只余一口残喘。当场因无御医,敬新磨命侍卫抱住天子,亲自上前捉住箭羽,猛力拔出箭簇。

李存勖一声惨叫,额头血柱直冲苍天。

众伶人七手八脚,急上前自扯衣襟,胡乱包扎已毕,环跪而泣。庄宗李存勖喘了片刻,因失血过多,忽觉口渴,传命进奉鸡汤。

侍卫急忙跑进内宫寻着刘皇后,告说陛下受伤严重,欲饮鸡汤。

刘皇后早闻外面大乱,当时正在收拾财宝准备逃跑,听说天子中箭,也不亲去探望,随口说道:今宫中大乱,御厨皆散,何来鸡汤?

回首忽见案上正有一碗乳浆,便命侍卫:速速端去,奉与天子解渴。

画外音:此时若有医官在侧,定会竭力阻拦,不使侍卫进此人乳与天子服用。因失血过多之人一旦接触奶浆,必速其死,不能再救,是为医学常识。此时皇后命将人乳以献,若非对医学一无所知,便是另含深意。只因时过境迁,便成千年迷案。

侍卫将那碗乳浆敬奉皇帝,李存勖未待喝完,便一命呜呼,就此驾崩。

刘皇后见唐主已死,遂收拾金宝包裹数囊,与李绍荣火焚嘉庆殿,出奔他处去了。

众军见天子死去,不由惊呆,皆都无语。

王全斌大恸一番,自引禁军而去,去寻那郭从谦报仇。但禁军方从宫中冲出,便于中途全部散尽。王全斌至此无计可施,只好自也抢了些官宅财宝,出城自投他处而去。

内宫之中,绛霄殿外。

敬新磨与众伶人将身上所带乐器,皆堆放在李存勖身上,然后点火焚尸,流涕作戏。眼见帝尸化为灰烬,方作鸟兽散去。

可惜李存勖一代英主,竟惨死于所宠戏子之手,终年寿仅四十一岁。

当时郭从谦引叛军大杀宗室勋臣,洛阳城内大乱。通王李存确、雅王李存纪等宗室诸王未被杀者,尽皆离城逃散。

巡检使朱守殷早就移兵至北邙山下,坐观城内兵变成败。此时听探马来报,说庄宗李存勖被杀,这才率军驰入宫中,平定叛乱。

于是一面放纵军士趁火打劫,大掠富户巨室,一面派人前往汴州,迎接李嗣源,请其速入京城,安定洛阳乱局。

李嗣源在汴州接到朱守殷书信,急率军进入洛阳,命诸将平定京中乱势。

复令百官各安其职,等待太子李继岌回京;宣布自己在安葬庄宗后,便会归藩成德。宰相豆卢革、韦说闻此,急召枢密使李绍宏、张居翰,又率百官,拜倒李嗣源身前。

李嗣源故作不解,惊问:诸公此是何意?

豆卢革:国不可一日无君。今陛下暴崩,就请殿下登基,为大唐之主。

李嗣源:岂有此理!陛下虽崩,太子犹在,公欲陷我于不忠不义耶?

韦说:殿下若固辞帝位,亦请监国,不可弃我大唐黎民百姓!

李嗣源推让半晌,佯作无奈,遂入居大内兴圣宫,以监国名义接受百官朝拜。众臣山呼已毕,乃命女婿石敬瑭为陕州留后,以防备征蜀大军回京作乱,同时命令各地州县诸官,访寻宗室诸王,派兵护送返京。

庄宗李存勖亲信爱将安重诲,明知李嗣源心意,而且亦知通王李存确及雅王李存纪下落,便暗地派人将其二人刺杀,以绝后唐朝众臣之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至于其余宗室,申王李存渥、永王李存霸被乱军所杀,薛王李存礼、皇子李继嵩、李继潼、李继蟾、李继峣皆不知所踪。

过后不久,有探马自关中报来凶信,说魏王李继岌在渭南自缢而死,黔南节度使任圜率领征蜀大军回京。

又过数日,朝廷征西大军果然回师,大帅任圜将兵马屯于城外,自请进城入宫,向李嗣源叩拜称臣,自愿率全军归附。

李嗣源又惊又喜,便问:你实对我说,魏王因何自尽身亡?

任圜见问,于是奏道:同光四年四月辛卯日,魏王李继岌引西征大军还师洛阳。正然行至兴平,忽见有禁军自洛阳逃出,来报说郭从谦率从直军造反,杀了庄宗皇帝。其后又有败军复至,说殿下在汴州造反,引诸侯联军兵入京师,已占据洛阳。李继岌闻报大惊,便欲退保凤翔。行至武功,宦官李从袭劝李继岌驰趋京师,以救国难。魏王本来年幼,并无主见,于是听其指挥大军,再奔洛阳。前军刚铡行至渭河,却回报被西都留守张拚截断浮桥,军不得渡。魏王乃循河东至渭南,左右诸军皆溃,四散奔逃。

李嗣源怒道:又是此等阉贼,干涉军政!

任圜:殿下所言正是。那李从袭见大势已去,乃谓李继岌道:“皇帝陛下既然驾崩,洛阳复为皇叔所得,大事去矣。国祚已尽,福不可再,大王宜自图之。”李继岌徘徊泣下,便对内侍李环说道:“我今道尽途穷,子当杀我,免为叛军所辱。”李环大哭,迟疑半晌,遂出大帐,对李继岌乳母说道:“魏王欲为陛下尽节,命我杀之。小人不忍见王面,你去禀报魏王,若无路求生,当踣面以俟。”李继岌闻其乳母转奏,遂自登床榻,面内而卧。李环方持丝绢而入,缢杀魏王。不料魏王刚刚断气,末将便引兵从后赶至,眼见救之不活,只得殓葬,这才率征蜀之师二万至京。

李嗣源问:既是如此,魏王尸体安在?

任圜答道:微臣未得帝旨,只得将魏王先草葬于华州西南,请殿下降旨定夺。

李嗣源听闻任圜陈奏已毕,连为叹息,掩面流涕不止。

那些自汴州随同起兵众臣,此时闻说魏王既死,则无不踊跃。假意陪哭片时,复又奏请李嗣源即位,登基为帝。李嗣源正欲再要推让,众臣吵吵嚷嚷,皆不肯依。

忽然殿头官来报:虢州刺史石潭求见,并送杀害世子李从璟凶手元行钦至京。

李嗣源闻报,急命唤入。石潭奏命进殿,跪倒丹墀,山呼万岁,拜舞已毕。

李嗣源急命平身,说道:某今权且监国,将军万万不可如此相称,增我罪过。

石潭复跪奏道:陛下此诏,请恕微臣不敢遵从。今先帝已崩,太子魏王殿下亦薨,自古道国不可一日无主,臣惟知殿上坐者乃是天子,更不知何谓监国。

殿中群臣听罢此言,哄然称是,齐呼万岁。

李嗣源大悦,乃问:卿如何擒得元行钦恶贼?

石潭奏道:郭从谦火烧兴教门时,元行钦那贼倒也见机得快,单枪匹马跑出京城,向西逃至平陆。因渴累至极,睡倒在柴垛之侧,被村民捉拿,押送到微臣虢州府衙。微臣却识这此贼,知他武艺非凡,遂命人先打断他双脚,用囚车送到洛阳。今在宫外候旨。

李嗣源急命宣入,石潭领旨而出,带两个随从,用软兜将元行钦抬上殿来。

因其双腿已断,无法参拜,就而放置地上。

李嗣源见到元行钦,想起长子李从璟惨死,骂道:我儿有何对不起你处,下此毒手!

元行钦怒目直视,答道:先帝又有何对不起你处,篡夺帝位!

李嗣源大怒,便命将元行钦抬出,斩于洛阳闹市。

群臣复请承继大宝,李嗣源推辞不得,遂在洛阳西宫身穿斩衰之服,即位于李存勖灵前,是为明宗皇帝。

明宗登基,改元天成元年,立淑妃曹氏为皇后,子李从厚为太子。封冯道为平章事,女婿石敬瑭为六都卫副使,郭从谦为景州刺史。

郭从谦至景州上任未久,便被唐明宗遣使诛之,并夷三族。

当时李嗣源年已六十,虽为皇帝,精力不济。遂将朝政尽行托付枢密使、兼领山南东道节度使安重诲,以及宰相任圜二人。

镜头闪回,补叙任圜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