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集 陷害真卿

辛云京大败,退守榆次,仆固玚攻打榆次不利,因酒后暴打士卒,不幸被部下杀害。

便因如此误会,仆固怀恩便永背反叛之名,再也无由自辩。

永泰元年九月,仆固怀恩欲报鱼朝恩诬陷之仇,以及天子听信谗言逼害之恨,满怀对于唐廷怨愤,引吐蕃、回纥、吐谷浑、党项、奴剌等部,总共数十万大军来犯。

郭子仪奉命率兵抵御,将仆固怀恩老母请至军中,使劝其子回头。

仆固怀恩之母应诺,慨然进入吐蕃军营,责怪其子不该造反。怀恩解释情不得已,老母大怒,竟以八十高龄提刀追杀其子,口中骂道:吾为国家杀此贼子,取其心以谢三军。

最后自行绊倒在地,以至气恼吐血身亡。

仆固怀恩大为悲痛,号哭不已,亦为自己负气之行愧悔,乃于其后暴死于鸣沙军中。

后来吐蕃、回纥叛军皆为郭子仪所平,班师回朝,面见皇帝,报说仆固怀恩母子皆呕血而亡之事。

代宗沉默良久,乃道:怀恩不是反臣,朕固知之。然至于今日之下场者,是为其左右范志诚等辈所误耳。

郭子仪因低声问道:陛下实乃明君,得非亦为左右佞臣所误耶?

代宗看了一眼班首所立鱼朝恩,无语可答。此时鱼朝恩刚被加封为国子监事,兼光禄、鸿胪、礼宾、内飞龙、闲厩等职,并进封郑国公,再次权倾天下,朝中无人可及。

大历五年,三月寒食节,皇宫宴会。宴后鱼朝恩被代宗命人擒获,终缢杀之。

字幕:大历十二年,西元七七七年,宰相元载获罪被杀。

经宰相杨绾、常衮举荐,颜真卿获召入朝,担任刑部尚书,随后升任吏部尚书,就此入阁拜相,名列六部之首。

此时天下承平,颜真卿勤劳政务,与皇帝及同僚打打太平拳,自求平安多福而已。在此期间,其书法技艺渐至炉火纯青,天下无有能出其右者。

这一日,颜真卿偶至泰陵,私自前来参谒祭拜故主玄宗李隆基之灵。

事后闲步观景,忽觉守墓老者极为眼熟,待仔细端详,发现竟是已死官宦高力士。颜真卿这一惊非同小可,急屏退从人,与其交谈,方知就里实情。

原来自上元元年八月,太上皇李隆基移居太极宫甘露殿,高力士与宦官王承恩、魏悦等人因侍从李隆基登长庆楼,便被李辅国设计陷害,流放黔中道。

高力士行至巫州,见其地荠菜多而人不食,感伤不已,因而歌咏道: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不同,气味终不改。

宝应元年三月,高力士遇赦回归,闻太上皇已死,乃号啕痛哭,死而复苏,便命家人奏报朝廷,说自己吐血而死。

代宗李豫因高力士乃耆宿长辈,曾护卫先帝,便诏命追赠扬州大都督,使陪葬泰陵。下葬之时,棺中其实只有衣冠,并无尸体。

而高力士本人却隐却本来面目,在此拥庐居住,为故主守陵一十五年。

颜真卿闻罢,嗟叹不已,便要将高力士接回府中,养其终老。

高力士摇头道:老奴今日肯示本来面目拜见宰相大人,其实自知天命已至,将不久于人世矣。我死之后,当陪伴故主于地下,更无他求。

颜真相:则公公今以真面目示我,必有见教。

高力士:老奴当年被李辅国陷害,拜辞故主之时,太上皇亲赐典籍一册,令牌一枚,名单谱系一卷,密嘱我若见你颜大人之时,务必转赐大人。太上皇嘱咐,说大人已知鬼谷门历代相传之事,无须多言,见了此物自然明白。唉,谁知造化弄人,这一等竟便是十七年之久,老奴将垂死之际,方得再见大人之面!

当时言罢,遂进入内室,自墙内暗格中取出一个檀香木匣,郑重交予颜真卿。

颜真卿大礼参拜,接过打开看时,见内中果是三样物什,一如高力士所说。

其书乃名《鬼谷子秘书》,令牌名为“鬼谷太祖王诩之令”,那卷名单,自是《鬼谷门历代掌门祖师谱系》。

颜真卿拜授此三件信物,从此便为鬼谷门第四十五代掌门,习学本门绝技。

高力士见上皇所嘱之事终得完成,不由满心欣慰,乃长笑三声,又大哭三声,自入泰陵墓道,从里面按动机关,关上墓门。

大历十四年,贾耽升任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同年以检校左散骑常侍兼梁州刺史、山南西道节度、观察、度支、营田等使,加朝议大夫,封广川男。

也便在当年,唐代宗李豫驾崩,谥号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葬于元陵。

小主,

在位十八年,终寿五十三岁。

李豫崩逝,太子李适即位,是为唐德宗。

颜真卿任礼仪使,常遭兵部侍郎袁傪排斥,奏疏无法上报朝廷。时值战乱之后,典章法令废弛,颜真卿虽然博古通今,但建议亦多被权臣阻扰,难以实施。

颜真卿因刚正得罪宰相杨炎,被改为太子少师;到奸相卢杞掌权,更厌恶其刚正不阿,改授为太子太师,罢其礼仪使。

卢杞又探听哪个方镇偏远有缺,欲将颜真卿排挤出京。

颜真卿知其心意,乃登门去见卢杞道:公之先父卢中丞为安禄山所杀,头颅被送到我平原郡时,脸上满是血污。是我不忍心以布擦拭,而亲自用舌舔净。公今与我同朝为官,奈何如此不肯容忍耶!

卢杞遂惊惶下拜,只得自承为子侄晚辈,但内心却愈加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

当此之时,藩镇割据之势渐成。

河北三镇节度使独立为政,继任不由朝廷委派,而是自传子侄,或由部下悍将夺位。

代宗大历年间,李怀仙为部下朱希彩、朱泚、朱滔所杀,三朱相继为节度使;田承嗣死,其侄田悦承袭。

至德宗建中二年,李宝臣死,其子李惟岳请求继任。

德宗李适欲改此状况,拒绝其请。于是李惟岳、田悦与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等,联兵抗命。

唐德宗派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等率兵讨伐,贾耽受命进屯谷城,攻取均州,荣立军功,获加银青光禄大夫。

梁崇义兵败自杀,贾耽至京献俘,受到朝廷封赏。

贾耽谢恩已毕,辞帝下朝,便来诣拜颜真卿府。

颜真卿见其不请自来,暗赞历代先师天机之深,便依照谱系所载,将鬼谷门掌门之位传予贾耽,并传秘籍及太祖令牌。

其后不久,部将王武俊杀其主李惟岳归降朝廷。但因不满朝廷封赏,复与田悦、朱滔相互勾结,联兵反叛,相约称王。

朱滔称冀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又约淄青正己子李纳称齐王,乱事扩大。

直到兴元元年正月,德宗下诏罪己,重申待河北三镇如初,战乱才逐渐平息。此后河北三镇自立节帅,便成惯例。

建中三年,西元七八二年。

平叛主帅淮南节度使李希烈公然反叛,复联合李纳、田悦、朱滔三镇,各自称王,并于次年起兵,攻陷汝州。

奸相卢杞闻报大喜,以为终得机会报复,遂奏请天子,派颜真卿前往李希烈军中,传达朝廷旨意,真实意图是欲借刀杀人。

德宗李适想也不想,当即准奏。

朝臣为此大惊失色,共推宰相李勉上奏:若弃国老之重入于虎口,必贻朝廷之羞。

德宗宠信卢杞,不准其奏。

河南尹郑叔则见此,亲到颜府,力劝颜真卿休去,请以病辞。

颜真卿答道:郑公好意,某铭刻肺腑。然皇上圣旨,安能避乎?

因思已将掌门之位传于贾耽,再无牵挂,乃坦然而往李希烈军营,前来颁旨劝降。李希烈闻天下名臣颜真卿到来,欲以下马威吓之,遂命部将及养子一千多人聚集厅堂内外。

颜真卿刚始宣读圣旨,众人看李希烈眼色,皆手执尖刀冲入,围住天使谩骂威胁。颜真卿面不改色,声音朗朗,坚持将圣旨读毕,然后将圣旨供起,坦然受死。

李希烈命众将退下,请颜真卿住进驿馆,逼其上书朝廷,为自己洗刷罪行。

颜真卿不听,且昂然不屈。

李希烈便扣留颜真卿为质,逼迫其亲侄颜岘到朝廷继续请求,德宗李适不予答复。颜真卿每次给诸子写信,惟告诫严谨敬奉祖宗,抚养孤儿,从未有其他之语。

李希烈器重颜真卿名满天下,故旧门生遍于朝野,不欲落下害贤之名;遂派朝廷降将李元平劝说,令其扶保自己称帝。

颜真卿怒斥李元平道:你受国家委任,不能报答朝廷,尚欲来诱说我乎?

李元平惭愧无言,诺诺而退。

李希烈请同党设盛会,唤颜真卿列座,并指使戏子借唱戏之名,攻击侮辱朝廷。

颜真卿怒道:公为皇帝臣子,安能如此悖伦忘义!

起身拂衣离去,李希烈惭愧非常。当时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等藩镇使者在座,皆劝李希烈为帝,拜颜真卿为相,以借其名望,招徕天下名士。

李希烈复使李元平去见颜真卿,说与此事。

颜真卿斥责道:你不曾听说我家兄颜常山乎?安禄山反叛时首倡义兵抵抗,后来即使被俘,也骂贼而死。我近八十岁矣,官至太师,名节为重,命何轻哉?岂受你等叛贼所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