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渔阳鼙鼓

节度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又常以一人兼统两至三镇,多者兼达四镇。

天宝五年之时,王忠嗣一身兼为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掌握天下劲兵,威权之重,朝廷莫敌。

画外音:唐朝初立之时实行府兵制,屯兵之所唤作折冲府。天下共置折冲府六百三十四个,其中有二百六十一个位于关中,以保卫京师长安,故此彼时全国军力是外轻内重,保证唐室朝廷有足够兵力保卫京师。至如今唐玄宗设置十镇节度使,许其率兵镇守边地,则各镇军力日渐强大,共计大军近五十万,便为内轻外重之局。朝廷中央能够直接调派兵力,此后则不满八万人。十镇节度使之立,终至外重内轻尾大不掉,渐有凌驾中央之势。

小主,

闪回结束。当此天宝年间,李林甫拜相揽政。

李林甫熟悉十镇历史,恐再有大臣由节度使任上因战功取得高位,入朝中与自己分庭抗礼,于是上奏唐玄宗道:以陛下雄才大略,而四方夷狄未被剿灭者,皆因文官为将,不敢亲冒矢石身先士卒之故也。陛下不如任用蕃将,其雄健骁勇,且能效死,此所谓以蕃制蕃,则夷狄何愁不灭,朝廷何愁不安!

玄宗因偏信于他,故而准奏,因令安思顺代为统领节度,提拔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等胡人为各镇节度使,使掌兵权。

李林甫奏请胡人为大将者,无非是因胡人没有入朝为相资格,不能与其争位夺权。其小人自私之心,竟至于斯!

字幕:安禄山本名扎荦山,生于辽东营州,父乃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为突厥族巫婆。

安?山父亲早死,随母在突厥部族生活,母改嫁于突厥将军安波注之兄延偃。

开元初年,突厥族破落离散。扎荦山与将军安道买之子安孝节、安波注子安思顺、安文贞一起逃离突厥,遂与安思顺等约为兄弟,从此即冒姓安氏,名禄山。

安禄山长大成人,通晓六国语言,故为牙郎。

开元二十年,安禄山偷羊被抓,幽州节度张守珪欲乱棍打死。

安禄山高叫道:大人不欲消灭二蕃族耶?为何要杀斗士!

张守珪见其形体魁梧,语言豪壮,遂命释之,使与同乡史思明为哨兵,并收为义子。开元二十八年,安禄山三十八岁,始任平卢兵马使。

天宝元年,唐玄宗在平卢设置节度,任命安禄山为代理御史中丞、平卢节度使,可到朝廷上奏议事。此时安?山已经四十岁,方才得入朝堂。

天宝三载,安禄山四十二岁,接替裴宽任范阳节度使。

采访使张利贞、黜陟使席建侯常受其贿赂,屡在玄宗驾前为其美言,说其公正无私;裴宽离职,李林甫又极力推荐安禄山之能,玄宗愈加宠信。

安禄山乃投玄宗所好,请为杨贵妃养子,玄宗大喜准奏。此后安禄山每次进宫朝见玄宗,都必先拜望杨贵妃。

唐玄宗奇而问之,安禄山则答:臣乃胡人,便依胡人规矩,向来母前而父后也。

玄宗闻奏愈加高兴,乃命杨铦以下杨家兄妹,皆同安禄山结为兄弟。天宝六年,安禄山提拔为大夫,呼李林甫为十郎,奉之如神。

安禄山肥胖,体重三百三十斤,而在唐玄宗面前跳胡旋舞,动若旋风。玄宗到勤政楼理事,每于座旁竖金鸡羽屏,左置木榻令安禄山宽坐,类若二圣同朝。

天宝十载,安禄山进宫朝拜唐玄宗,请任河东节度,唐玄宗准奏,又以皇太子之女嫁与其长子安庆宗为妻。

于是安禄山身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借助杨贵妃之宠,所有奏请无有不应。

右相杨国忠妒忌安禄山夺宠,以为不能共存,于是多次进言,说安禄山定会叛乱。

天宝十二年,玄宗派中官辅趚琳去范阳,侦察安禄山反状。趚琳受了安禄山贿赂,回来后大讲安禄山忠心耿耿。

杨国忠不肯甘心,又对唐玄宗奏说:陛下若召禄山进京,定不会来。

玄宗下令召见,安禄册却早已得到信息,昂然进宫面圣。屡次三番下来,玄宗遂对杨国忠起了疑心,不信其奏。

次年正月,安禄山到华清宫见驾,乘机哭道:臣本外族,蒙皇上越级提拔,以致为国相所忌,欲要杀我。

此一着以退为进,果使玄宗上当,遂封安禄山左仆射,纵其回到范阳。

安禄山又自请为闲厩使、陇右群牧,命心腹吉温为武部侍郎、兼中丞,夺取张文俨马牧之职,暗选好马良骥,以充精骑,只待起兵反唐。

此后只要有人说安禄山要造反,唐玄宗定会将进谏者捆绑起来,送交范阳。

安禄山本有反心,又被宰相杨国忠所逼,为求自保,且受部下蛊惑,遂于天宝十四年起兵范阳,扯旗反唐。

字幕:天宝十四年,仲冬十一月,初六日。

安?山借口奉玄宗密旨,讨伐逆臣杨国忠,征发大军十五万,祭旗出征。

三声炮响,一通鼓罢,半夜行军,黎明吃饭,一天前进六十里,出于范阳城外扎住大营。次日击鼓升帐,分兵遣将,决定以高尚、严庄为谋主,孙孝哲、高邈、何千年为骨干,分拨职责已毕,向南逶迤而行。

当时大唐建国近一百四十年,天下承平日久,满朝文武不习战事,百姓不闻征鼓之声,徒闻安禄山叛乱爆发,朝廷一片动荡惧怕。

玄宗李隆基初闻边报,以为又似杨国忠前番蓄意诬谄好人,犹自不信。

这一日黄门监忽报,有河北使者司兵参军李平自平原郡而来,奏报军情重事。

玄宗急命宣进,李平跪倒丹墀,山呼万岁:末将奉平原太守颜真卿大人之命,特来密报陛下,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已反。河北郡县大都被叛军攻陷,只有平原城被颜真卿大人严防固守,尚且未失。请陛下急发各镇兵马,前往平叛为要,勿使叛军渡过黄河,危及两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宗闻说河北诸郡俱失,不由吓了一大跳,复又细览奏表,大怒道:河北二十四个郡,便是十日陷一镇,也需要八个月方能俱下。除此颜太守外,难道就再无一个忠臣乎?

李平闻此,无言可答。

玄宗又问众臣:孤不知颜真卿竟如此忠贞体国,胆色过人。其乃何等人耶?

便有吏部郎官奏道:颜真卿字清臣,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人,祖籍琅琊郡临沂县。乃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开元二十二年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因不能胜任,被贬为平原太守,以至于今。

一边说着,却偷偷看了宰相杨国忠一眼,便此打住。

玄宗由此猛悟:何谓不能胜任?必是颜真卿得罪了国舅权相杨国忠,方被贬黜外任。

于是又问李平:卿且详细奏来,那颜太守既在安禄山辖区为官,又怎生筹备城防以抵御叛军,而被逆贼不觉耶?

李平奏道:平原郡本属范阳节度史辖区,颜太守固然不敢公然修整战备,以抗反贼。当时安禄山谋反迹象已显,颜太守不欲从贼,便假托境内阴雨不断,多处城垣坍塌,报与节度使司;一边以此为借口,乃暗中加高城墙,疏通护城河,招募壮丁,储备粮草。表面上却每天与宾客驾船饮酒,以此麻痹安禄山。安贼信以为真,认为颜太守乃是个书生,不足忧虑。安禄山在范阳起兵之时,平原郡本有三千静塞兵,太守又增招士兵万人,派录事参军李择交统领,任用刁万岁、和琳、徐浩、马相如、高抗朗等人为将,分别领军。安贼叛军南来,太守在城西门犒劳士兵,慷慨流涕陈词,全军感奋。饶阳太守卢全诚、济南太守李随、清河长史王怀忠、景城司马李韦、邺郡太守王焘亦各领军前来归附相助,故保城池不失。

玄宗点头慨叹,即命李平速回平原。同时下诏,遣使赍往渤海郡,命北海太守贺兰进明率领五千精锐士兵,渡河援助平原郡。

李平叩拜谢恩,与信使同出殿外,各自上马分头而去。

玄宗遣使出京,余怒不息,复下诏令,诛杀安禄山在京长子安庆宗。并命打开府库,任命高仙芝、封常清等人为将,一路招募商贩为军,出京东出洛阳,抵抗叛军。

那些商贩走夫及无赖少年,眼里只有金银绸缎罢咧,济得甚事?一路摇摇摆摆出城,一个个盔歪甲斜,便是长安百姓沿街看了,也忍俊不止,摇头叹息。

挨到这年十二月,告急文书雪片般报到朝廷。

先说安禄山叛军已渡过黄河,整备攻城器械,三面攻打陈留郡。又说范阳叛军个个骁勇善战,官兵难以抵敌,不则一日,州城失守,河南节度张介然殉难,守城将士皆降。

朝廷上下及京城内外一时人心悚惧,个个惊慌,处处皆闻念佛祷告之声。

洛阳城内时有安禄山幼子安庆绪,看到长兄安庆宗被杀布告,急逃至河北,哭告其父安禄山。安禄山时在战车之上,闻报不由号啕大哭:我儿有何罪过,要被皇帝杀死!

陈留城前来迎降守军不禁婉尔,暗自忖道:兴兵造反乃是诛九族大罪,还说你儿并无罪过?这可真是奇谈怪论,莫名其妙至极。

安禄山因痛彻肺腹,以至狂乱愤怒,见迎降唐朝官军挤满大路两边,以为是在看自己笑话,便即下令,命其自相砍杀,否则一律活埋。

因见胡人个个张弓搭箭以待,唐军不敢不从,为了自保性命只得相互斫斩,直杀死六七千人,安禄山才率大军进入陈留城。

陈留太守郭纳无力抵抗,只得赤膊悬印,出府投降。

叛军既下陈留,乘胜追击,大军开到荥阳。荥阳太守崔无诐虽率城中军民奋力抵抗,但因寡不敌众,终至州城失守,崔太守与数千将士殉难。

叛军得了荥阳,继续向洛阳进发,当日驻扎在泥水罂子谷。

唐军大将荔非守瑜领军设伏,射死叛军数百人,并亲自射中安禄山战车。安禄山绕道泥水罂子谷南而过,对唐军形成合围,荔非守瑜箭尽,投河自尽。

安禄山怒气冲冲,气势昂昂,率领部队一路向西,浩浩荡荡向洛阳挺进。

镜头转换,早有伏路细作将叛军行程探明,飞速报到唐营。

新任范阳节度使封常清急令整备迎敌,率六万募兵东讨。

封常清虽然是个能征惯战的名将,但靠着以金银绸缎招募来的六万乌合之众,如何与边镇铁骑交锋?真是大军未交,胜负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