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堂主,这些……这些信息,不知对诊治可有何帮助?”靳北的声音带着深深的疲惫,却又掩不住那最后的一丝希冀,如同溺水之人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
吴济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迅速在脑海中回想自身所掌握的诸多手段——
来自药神谷的海量医典、系统衍化的《青帝混元经》特性、以及自身对医道的理解。
他很快筛选出几种或许能对此症起效的方法,这才不紧不慢地开口,语气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沉稳:
“道友此番坦诚相告,至关重要。根据道友伤势特性,吴某思忖,或有两种方法可试。其一,需炼制一味‘养魂丹’,此丹对修复神魂本源损伤有奇效。其二,则需辅以在下独门的一套‘定魂针’秘法,以内针之力,疏导淤塞,稳固残魂。”
神魂之伤,向来是修真界公认的难症,寻常丹师医师根本束手无策。此人竟张口就提出两种可行之法!靳北心中顿时掀起波澜,对吴济的评估瞬间又拔高数筹,原本死寂的心湖中,竟真正生出了一线希望的涟漪。
吴济倒是没太在意他的震惊。
自他来到这黄沙古域后,便隐隐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与此地繁盛的修行水平相比,其医道与丹道的发展,似乎处于一种相对滞后甚至堪称“贫瘠”的状态。
就拿炼丹来说,乾元大陆修行界可谓百花齐放,各家各派几乎都有压箱底的独特炼丹传承,哪怕是那些号称“一剑破万法”、不屑外物的剑修门派,甚至都能别出心裁地捣鼓出“剑气养丹”、“心火炼诀”之类的古怪秘法。
然而,从他接触到的磐石坊市丹阁,以及大风城本地的情况来看,此地的炼丹之道似乎更多停留在按部就班的传承阶段,讲究一个“稳”字,却极少见到那种充满探索与创造力的勃勃生机,丹药品类也相对单一。
对此现象,吴济曾私下做过一番思考推断。
他认为主要原因之一,很可能与黄沙古域极度恶劣的自然环境有关。
这片广袤的修行地域,九成以上的土地被无尽黄沙覆盖,灵气稀薄暴烈,适合灵草生长的绿洲和灵地少之又少。
这就导致各种炼丹所需的灵草、灵药产量极其低下,价格常年居高不下。
对于大多数炼丹师而言,日常练习和完成宗门任务所需的份额都常常捉襟见肘,需要精打细算,又哪里还有多余的资源让他们去挥霍、去尝试不同的丹方配比、去探索全新的炼丹火候与手法?
这种资源上的极端匮乏,在无形中极大地限制禁锢了此地炼丹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得整体丹道水平陷入了一种难以突破的停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