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一会后,陆鸣扣扣耳朵,真是听腻了。
同样的套路总是一次次的用出来,世界真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子钱商人把无数百姓逼迫的家破人亡,卖儿卖女的时候,仁义礼智信去哪里了?
十倍于本金的利息,就符合仁义礼智信么?
还是说,仁义礼智信不管穷人?”
陆鸣总是会抓住他们的双标,如果仁义礼智信没有保护普通人,那么也不该保护子钱商人。
“富民侯,告缗令会严重败坏民间风气,还请你三思。
难道真的要为了一些赋税而败坏民风么?”
窦桑林手中拿着一顶大帽子,抬手就要给陆鸣戴上。
陆鸣反手拒绝,“民都要饿死、累死的时候,哪还有什么民风?
彰武侯要是不知道还不起钱的百姓会变成什么样子,我可以派人请你去看看。”
仁义礼智信不是装的,孙子才是装的。
你彰武侯是什么东西,别人不清楚我还不清楚么。
自己屁股上都不干净,还来教别人仁义,揣着明白装糊涂,脸皮真是太厚了。
“所谓非常之人做非常之事,子钱商人值得特殊对待。”
谁也无法否认,子钱商人的名声真是有口皆碑。
他们真的赚钱,口碑也是真的差。
即便是彰武侯窦桑林这种人,也不敢直接承认自己就是放子钱的。
都要戴上一层层的白手套才行。
因为理念,因为利益,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
最终刘彻一锤定音,收,必须收,哪个子钱商人敢隐瞒财产,那就让他们被告破产。
刘彻本来就施行过算缗和告缗政策,而且是大范围施行。
不仅包括子钱商人,还包括其他各路商人。
主打一视同仁,无差别收割所有商人。
当初大范围的政策都能施行下去,如今不过是针对名声臭了的子钱商人,阻力要小的多。
“对不同行业就要施行不同的税收政策,才能体现朝廷的法度。
大汉对田赋取三十税一,体现朝廷对于农本的重视,体现我大汉历代帝王对于百姓的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