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2章 乐,于助人

“我们传统上理解的控制,是有形的、有明确边界的,比如国家的疆界、机构的规章、物理的隔离。但在网络社会,控制变得更加隐蔽和流动。它更像......嗯,有点像一种控制欲的镜像投射。”

到此,顿了顿,好让这个比喻沉淀一下。

“平台和算法就像一面巨大的、智能的镜子,它不仅仅在反映我们的行为,更在主动地、持续地投射出一种经过精心计算和设计的控制镜像。”

“什么意思呢?我们每个人,每个群体,甚至每个平台算法,内心都有一种划定地盘、确认什么是我的、什么是我能控制的的冲动。”

“在网络空间里,这种冲动被技术无限放大了。平台用算法划定信息壁垒,社群用规则排斥异己,个体用标签和屏蔽功能构筑心理舒适区,这些行为,本质上都是在投射一种控制欲,试图在混沌的数据流中,建立一个个看似有边界的小王国。”

这个比喻通俗又精准,台下不少人露出了思索的表情。

邹杰也怔住了,他报告中确实提到了权力弥散和边界模糊,但从未像李乐这样,用“控制镜像”来如此生动地诠释其运作机制。

“但问题在于,”李乐继续推进,语气加重了些,“这些边界是建立在什么之上的?是数据。而数据本身是流动的、可变的、可被操纵的。这就引出了第二个比喻,我想称之为.....权力的食人鱼效应。”

“食人鱼?”有人小声重复。

“是,”李乐肯定道,“想象一下,液态的权力不像一条大鲸鱼,一口吞下整个海域。它更像一群食人鱼,分散、灵活、嗜血。每一滴数据、每一次点击、每一个转发,都可能成为一条微小的食人鱼。”

“它们平时各自游弋,看似无害,但一旦算法这个头鱼发出信号,或者某种情绪、某个议题形成血水,这群食人鱼就会瞬间聚集,疯狂撕咬,迅速改变局部水域的生态,也就是权力格局。”

“而这种改变可以是瞬间的,一个热门事件,就能让某个边缘话题变成中心议题,一次大规模的举报就能让一个活跃社群噤声。所谓的边界,在这种食人鱼群的冲击下,变得脆弱不堪,时刻处于流动和重构之中。”

他用手指在空中划动着,模拟着那种聚散无常的动态。

“所以,回答藤岛教授的问题,这种边界重塑的具体机制,就在于控制欲的镜像投射与权力的食人鱼效应之间的持续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