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昊摇了摇头,淡淡道:“不够,这还远远不够。”
“陛下,什么不够?是不够大,还是不够气派?”内阁大臣卫征有些疑惑道。
秦昊转过头,迎向众人的目光,沉声道:“朕之所以建这所大学,就是为了培养各方面的人才。”
“除了经史子集之外,经济、政治、农业、商业、渔业、牧业、采矿等全面都要形成各自的专业,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
“而藏书阁是重中之重,学子除了平日的上课,还有很多空闲的时间,一些感兴趣的东西都可以涉猎。”
“这些学子将来都是我大学的栋梁之才,不可能将来都做官,若是能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才能发挥他们最大的价值。”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个人要做官,他若是连最简单的谷物都不懂,也不懂如何鼓励百姓生产,刺激商人经商,朕要这样的人有何用?”
“真正能造福一方百姓的官员,不仅需要懂政治,经济、农业、商业、渔业、牧业、采矿都需要涉猎,如此才能带领百姓发财致富,造福一方。”
“再比如,采矿业,这就简单了,其它专业不需要懂得很多,他只需要懂如何开采,如何提炼,如何经营就行了。”
“总之,朕要的不仅需要全方面人才,还需要专业人才。”
萧无良等人点了点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可这与陛下您所说的不够,有何关联?”卫征反问道。
秦昊看了他一眼,继续说道:“朕说的不够,是藏书不够多。”
“这样,将皇宫里那些闲置的书籍,还有国子监的藏书,都拓印一百册,送到这里来,让更多的学子都能借阅。”
“一百册?”
萧无良倒吸一口冷气,拱手道:“陛下,这可是个大工程呀!这需要耗费多少人,抄录多少年才能办到呀?”
秦昊这才明白自己身在古代,所有的书籍、文献、公文都是靠抄录才能发行,效率低不说,价格还高昂,这也导致了很多百姓的孩子上前不起学。
史明翰颤声道:“陛下,按照现在纸张和抄录的成本来说,一本一百页的书,仅成本就需要二十两银子。”
“您一下子要抄录这么多书籍,这可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国库也一时拿不出这么多的银子呀!”
秦昊微微皱眉,心中也泛起了嘀咕,前世的纸张究竟是怎么做出来的,还有活字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