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咏麟饶有兴致地前倾身体:“旋风对道家也有研究?”
“略知皮毛,”古旋风用餐巾擦擦嘴:“但正是这种东方智慧让我思考,奈飞的全球化是否太过强调商业化而忽略了本位思考,就像这道避风塘炒蟹。”
他指了指桌上金黄的蟹壳,“在洛杉矶也能吃到,但总少了庙街这口镬气。”
成龙会意一笑:“电影何尝不是?当年我拍《红番区》,好莱坞团队总想用绿幕代替实景,但真的拳头和特效拳头,差的就是旋风说的这口镬气。”
“八十年代拍《龙少爷》,剧组在元朗围村借了三百多个这样的碗做道具,现在,全是3D打印的复制品。”
谭咏麟道:"记得吴宇森拍《喋血双雄》时,硬是把教堂枪战戏剪成京剧节奏,现在算法推荐的内容,反而把这种文化杂糅抹平了。”
“这正是我们需要香港的原因,”古旋风直言不讳的道:“好莱坞擅长数据驱动,但香港懂得如何让数据为故事服务。”
“说起这个,”谭咏麟回忆般的说道:“我的《爱情陷阱》在Spotify突然被北欧听众发现,就因为某部挪威剧用了三十秒前奏。”
古旋风点头道:“奈飞在加州的数据中心有个蝴蝶效应模型,能够追踪各国流行文化元素。”
“现代观众需要真实性,”伊万卡当半天听众,终于开口说:“奈飞买下韩国丧尸剧《王国》,使用传统丧服色彩体系,观影数据显示,视觉辨识度比好莱坞同类题材高300%。”
谭咏麟轻叹:"香港电影想要在未来保留一席之地,还真要取长补短。”
古旋风附和道:“是啊,任何事物都有不足,既把西方电影卖到亚洲,也要让亚洲故事获得全球语发。”
成龙夹起块椒盐濑尿虾:“记得袁和平常说,动作设计要打七分,留三分,流媒体现在的问题是数据太满,反而少了让人回味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