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三章避讳

他们能做的,就是不断把问题写成奏折呈上去,或者和皇帝一起讨论解决办法。

“世上哪有什么永远有效的办法,总是想着一劳永逸,难怪改革这么难。”

朱祁钰看着内阁的奏折,不禁感叹道。

许工给朱祁钰设计了一种钱币。

那是一枚光滑平整的银币。

正面是一个红红的太阳,太阳中间写着“明”字,背面是两串麦穗交叉,中间是“壹两”两个大字。

银币边缘还刻着整齐的锯齿纹。

朱祁钰拿起这枚精美的银币,光是做工就已经超过了它的价值。

“这个银币八钱,等于一两。”

许工站在桌前介绍道:“经过两次火炼,纯银压制而成。”

“做一枚要多久?”

朱祁钰把银币在手里掂了掂,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中心位置,尽量减少接触面,然后拿到嘴边使劲一吹,再放到耳边,却没有听到他期待的声音。

“回陛下,打磨抛光,再精细雕刻,需要三天。”

许工弯着腰回答。

朱祁钰听完,直接把银币放在一边,说:“不行,钱币不是勋章,既要讲究精美,也要讲求效率。”

许工的想法很简单,造币自然是要赚钱,那就从手艺上赚,这样也能让那些想仿制的人望而却步。

听闻圣人说不行,许工有点惊讶。

“陛下,如果用那种粗制滥造的方法铸造钱币,很容易被仿造,而且民间出现的劣币就是这么来的。”

劣币就是把铜钱从中间劈开,一文钱当两文来用,或者用偷工减料的铜重新熔化,铸成比正规铜钱更轻的。

现在来看,这还不算,因为只要能正常流通的钱,就还是真钱。

朱祁钰说:“朕明白,但这种费劲又费力的造币方法,虽然能控制一下,可产量太低,要是大规模生产,根本不够用。”

他站起身来,双手背后说道:“这样吧,朕给你一套流程,你看看能不能在现有基础上改进。如果需要什么工具,王恭厂会配合你。钱币不是勋章,说到底,它就是给人用的。”

这套流程其实不难,包括配料、模具、轧制工艺,再到冷冲压成型,最后加热后压制花纹等步骤。

许工拿到之后就回王恭厂研究哪里可以改进,或者看看厂里还缺什么设备。

用机器代替手工,自然能大幅降低费用,而成本一降,造假的成本反而会变高。

这样一来,想仿制的人也会掂量一下是不是值得。

不管是银子还是铜钱,都是这个道理。

朱祁钰从来就没想过一下子全部搞定,放出银钱,也是为了让那些藏在地底的银子都流出来换成银币。

所谓“藏富于民”,指的是那些有钱的地主,普通百姓根本存不了多少钱。

所以,第一刀必须砍得准、砍得狠。

当然,光有银币还不够,还得有回收和保管的机制,也就是银行。

要是能让银行收走天下所有的银子,就需要一些专家,尤其是在初期,京城需要一些能一眼看出银子成色的人。

难免有人会吃亏,前期肯定有人拿掺杂很多杂质的银子来兑换,这事他已经想到了,得提前想办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