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林斐农场里的小房子在众人声声讨打中开始动工。
盖房子三大头,一个是地基,一个是材料,一个是工人工资。这三样,哪个林斐都省不了。
看好地形,测量好附近地坪和相关数据,林斐回家就开始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在乡里住的这半年多,林斐住过外婆家新式庭院,也住过老宅子这样的老式土院子,也见过村长家新村二层小楼的结构。
折腾不老少时间,期间,林斐还专门拿着图纸去问过工头,林斐终于敲定最终图稿。
他决定建一个类似外婆家那种新式庭院,但鉴于他本就不缺种菜的地,庭院就干脆拿来种花,做成类似于曲英家那种,林斐的想法是用花篱笆做隔断,反正他本就住在农场里,院墙里面再建个院墙,很奇怪的。
院子确定下来,接着便是房屋主体了。
杨关市这边盖房传统是房屋一定要正北正南,方位一定要正,坐北朝南的规矩林斐是不打算改。房屋主体参照林家老宅那样,左右做个耳房,中间是堂屋和两个厢房,微微凸出的东西耳房可以把整个建筑撑起来,一楼宽的270°超大视角的阳台。
为了住着舒适,尽量冬暖夏凉,林斐采用的也是老式的陡坡房顶,还可以做出一个阁楼出来。
房屋主体参考老式建筑,但内部为了起居方便,林斐设计得还是比较现代化的,左右耳房不做居住使用,而是做成厨房和杂物间,堂屋是个餐厨一体的设计,还留有明亮的大玻璃窗,两侧厢房也做有独立卫生间。二层结构跟一层差不多,只是二层左右耳房做的是居住设计,只是没有独立卫生间,右边厢房的卫生间被设计为公用的。
思路一旦确定下来,接下来投入建设就很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