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谢凛才四岁而已。
谢凛神色淡漠,极具俊朗的眉眼间蕴藏着复杂多思。
“当年的事情,本王也是后来听说的。和当年的太子有关。”
听到了这里,许倾心跳漏了半拍。
第88章 隐情
“就在十六年前,太子在位的时候,曾经向圣上奏请了一件重大举措,有关于盐政改革。这件事也为两年后太子被判定谋反,做了铺垫。”
许倾小心的问谢凛:“是怎么样的改革?”
谢凛轻轻启唇道:“就在十几年前的时候,那个时候的西启的还不如现在这般强盛,海域虽多,但盐业却不太发达,是勉强自给自足的程度吧。在柳镇这一片望不到边际的盐田几乎是盐业的主要出产地。不仅如此,制盐的工匠也少之又少,最后直接锐减。”
“朝廷虽然直管盐业,天高皇帝远,如果想要真正的发展盐业,做到充足二字。需要的是各地一个又一个官员,一层接着一层的监管。说起来,倒也是个难事。所以太子当年给父皇上奏,他的设想是,将盐业放给各地的商人,一来商人无往不利,又有头脑,交给他们定能加快盐业的发展,二来,只要是捏紧这些盐商的脖子,盐运使衙门向这些盐商们征收盐课,发放盐引,为的就是将盐政大权依旧掌握在朝廷的手里。”
许倾听完后,并不觉得这个办法有什么缺漏之处:“可这确实很对啊。利用商人的头脑,来加快盐业的发展进程,既省去了中间的官员增设,也能一举两得控制住这些盐商啊。”
提起太子,谢凛丰朗卓绝的眉目之下总是暗藏着莫名的哀恸。
他说:“凡事难两全,有利也有弊。得益于太子这一决策,西启朝的盐业发展迅速,盐田越来越多,制盐工匠也不再是短缺的情况。但长此以往下去唯独只有一点,盐商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好控制,各地的盐价一度高到了离谱,盐商开始以此来大肆敛财。直到近几年来,朝廷才彻底的稳定住这一局面。”
“王爷,太子在获罪的时候,皇上直接把这一项过错加在了太子的身上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