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手指上溢出的一滴鲜血,小男孩挑眉一笑,只是用手帕拭去,并未放在心上。
……
时间来到长庆二年晚夏的一天,宁州城往日里的平静被快马加鞭的消息给打破,城中如被黑云覆压一般,一改往日闲适的氛围。
宁州官员收到来自长安的消息,早早地就在城门外等候钦差大人的到来。官员们人人自危,都生怕被说与韩家谋逆一案有关,乌纱帽丢掉不说,身家性命也难保。
今年宁州的夏天闷热至极,密不透风得像蒸笼一般,官员各个汗如雨下,宽大的官服更是笨重严实,让站立许久的官员们苦不堪言。
一位为首的年长官员——宁州太守黎春,他侧首问起身后的官员:“吩咐你的事可办妥了?”
那位官员回答道:“已经办妥,韩家旧宅的人悉数关押在宅中,玉宁街参与的铁匠也都被控制,就等着钦差来提人了。”
“定要好生看着,这关乎着你我众人的身家性命,容不得半点闪失。”黎春一边说着,一边擦拭着额头的汗水。
黎春不免一叹,他想起韩家那位八岁的二公子,自幼聪慧灵敏,五官清俊,招人喜欢,没少给他父亲韩谦长脸。算起来也就和自己的孙子差不多大,黎春一叹,只可惜受家族牵连,凶多吉少。
钦差大人正是太傅孙平,孙平深受皇帝信任,参与朝政不说,更是因学识渊博,德行出众,成为皇长子赵景云的教书先生。
如今孙太傅在众位宁州官员的接待下来到韩家的旧宅外,他停下脚步,端详着韩家旧宅,韩家旧宅修建时间久远,如今韩家垮台,正门两旁石灯里的蜡烛早已燃烧殆尽,却无人更换。
韩家的罪名各个证据确凿,有理有据,让人挑不出一丝毛病,虽然抓捕韩家看似突然,但朝廷事务依旧正常运行着,一切都井然有序,仿佛事先早已安排好的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