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眼活似战争的号角吹响了,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加快脚步!

柳老也当仁不让,一手抱着琴,另一手拉着温荑就是一溜小跑往前冲。

“哎!阿嗲您慢点!”

眨眼的功夫温荑就被拽进了一间隐藏在巷子里的面馆,不等观察店面布置,又被拉着去排队。

“二两白汤面!”“二两红汤面!宽汤,烂面。”

柳吴老人紧跟着叫了一碗白汤面,扭头看向温荑,“丫头想吃什么。”

“我要二两白汤面,宽汤,”见老人露出笑意,不好意思的加了一句,“再来二两开洋拌面。”

老人虽然惊异,却也没说什么,付了钱拉着人落座。

“这是老料子,”温荑摸了摸破损的地方,发现旁边有不少缝补的痕迹,“就算补了也坚持不了多少时间的。”

柳吴低头看着琴包的眼中闪过一抹晶莹,“这东西跟了我几十年,能坚持多久就用多久,等我进棺材了,再让下一个人换吧。”

温荑抿唇,默默地捧起放到面前桌上,动作不由自主的放轻,“您放心,我是学缝纫的,不会给您补坏掉。”

老人露出个慈祥的笑容,虽说是这么珍惜的东西,却没有一丝不放心,任由一个年轻姑娘穿针引线。

琴包是上个世纪很流行的藏青色粗棉布,温荑拿出针线包,找出最细的刺绣针随手别在袖口,从十来种常用线中找了个最接近的深蓝,剪出合适的长度,熟练地劈丝。

给衣服破口修补这是温荑特别擅长的事,从小生活的福利院在国家的最北边,一年有一半的时间在穿羽绒服,穿的多难免破损,又舍不得换新的,只好自己摸索着修补。

从最开始丑的像蜈蚣爬也挡不住钻毛,到最后天衣无缝根本看不出破损和修复的痕迹。

而这种水准,在当地直到数年后才有人引进特殊设备能达到。

面虽然已经点上了,却还需要排队等候,期间温荑全神贯注于手上的活,因为与环境太过于违和,竟然不知不觉吸引了周围人的注意。

一名拿着自拍杆的年轻人原本正在拍面馆的布置,对照屋顶的装饰给粉丝介绍这家店的历史,可说着说着突然觉得不对劲了。

“宝宝们,你们看这整个楼就是个古董,据说是香山帮当年用建苏城园林的手法建的,屋顶都是用隼牟结构,还有这桌子,凳子——”

【奇怪怎么突然安静了,我来承包空屏。】

这句刚发出来,弹幕里就像开了锅一样。

【停停停停停!转回去转回去!】

【四六别动!谁想看老桌子老椅子,我们想看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