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页

说到这里,他神色又黯淡了下来:“本来今年准备盖个二层半的,不过天旱成这样,也没法了。眼看着粮价飞涨,但地里就收那么点也不敢卖,也不知道能不能有粮荒,我把猪大半都处理掉了,省得还得喂。可惜啊,那都是没长成的猪,再喂两个月至少能多长百斤肉……这贼老天!”

郑绍明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样的。你让我想起我们当年那时候了,当时我们在海上,那是一个狂风大作巨浪滔天啊,船都上上下下就像跳楼了一样。后来好不容易上了岸,没办法,只能挣扎着种地求活。那时候可真是苦啊,连锄头都没得用,我只能跟在后面去田里捡石头……呵哈,我可从来没吃过那种苦啊,白天是累得叫都叫不出来,晚上才敢对着上面骂两句,怎么就这么折腾我们呢?但也骂不上几句,就累得睡着了……不过后来熬过来了,不也好起来了?就说你吧,难道愿意回去当兵前的那时候?”

男子立刻摇头道:“那哪行啊!当兵前,我家里只能佃人家的田种,干的是牛马活,吃的是猪狗食,我爹就是那时候累垮了……现在就算遭了旱,也比以前好上十倍啊!”

他话音未落,旁边的社员们也纷纷发表了类似的意见。

“是啊,以前的日子哪能比上现在?”

“东海万岁!”

“不就是旱了点么,能旱几年?我们扛得住!”

郑绍明露出笑容,挥手止住了他们:“说得好,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这点困难不会难倒我们!当然,管委会也不会让公民们独抗的,很快会有减税政策下来,今年遭灾的区域,农税全免!”

听到免税,社员们顿时爆发出了欢呼声。不过实际上他们的税负并不重,一户一年不过是折合十多元的负担,而且没什么加派火耗之类的幺蛾子,即使不免,靠过往的积蓄也能扛过去。但这至少是个姿态,证明管委会不会忘了公民们。

过了一会儿,郑绍明又继续说道:“不仅如此,管委会还会释放一系列利好政策,比如扩招职工、兴建基础设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若是有人因旱情而无事可做,便可进城讨个生计!当然,社里的人也不能闲着,即使天公不作美,但能做的还是得去做,比如去种些耐旱的高粱,或者组织起来,趁机平整道路、修建更多的水利设施,把今日的困顿变成明日的便利!值此危难之际,我们更该共克时坚,把这一关闯过去。只要渡过了这道难关,便会有更美好的生活向我们招手!”

第613章 共克时坚 二 粮食缺口

1270年,5月2日,莱西县。

大沽河发源自胶东半岛中部山区,曲曲折折流向西北,汇入东海湾(胶州湾),为沿途提供了航道和灌溉用水,是整个东海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

莱西镇便位于这条河中上游。原本此镇默默无名,但东海商社兴起后,此地既有水路便利,又位于新修的贯通南北的大道之上,日渐兴旺起来。再后来,跨时代的铁路修到了莱西镇,进一步强化了此地的交通优势,使得这个镇子在一年前正式升格为县。

莱西县由物流和商贸而兴,商业气氛一向非常浓厚,但是商业亦植根于农业。受今年大旱影响,粮食和各类作物减产,商人们能贸易的货源因此也大为缩水,市面上的热度不得不降了下来。

几条街道上,人流量明显减少,但也有些地方却格外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