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列车与铁轨,可以把蒙古军的回旋余地缩小。而且装甲列车也能让各个城市之间,获得快速的支援。那样的话,随着军队运动速度的加快,战争的进程也就会加快许多。至于铺设铁路的事情,农闲的冬季相信许多人会喜欢挣这份以工代赈的钱。
虽然那些设想之中的机械化装备,并不那么容易出现。但此刻经过8年学习,已经有一批从10岁开始,就学习现在知识的孩子们成长起来。他们将会是“华夏帝国”的第一批工程师、医生以及真正的学者。当下一个10年结束的时候,相信坦克、汽车、飞艇甚至飞机,都已经不再会是什么疑难问题。
但就现在而言,事情的发展还没有那么快。
赵伏波率领着手不,迅速通过了26公里的无人地带,出现在果州(今岳池)的西北方。虽然这个城市并不大,但这里有蒙古人的补给基地。从余晦那儿悄悄买到的,当年余玠储存下来的军粮。还有蒙古人自带的马料、火药等等之物。
因此蒙古人在这儿有重兵看守,只是此刻大军只余20余万,大量的守军被从这儿调向前面,去攻取华夏军的基地。原本来增强这儿守卫的,还有来得南充的6000名蒙古军。不过我们知道,他们已经在赵伏波的刀下做了无头无鬼,再也来不了。
况且朱莉安娜打时,可以说一炮未放,自然几十公里之外的这儿,一点也一知道情况。只有盼望着来协防的蒙古军将领,向着西方是望眼欲穿。
终于一队骑兵出现在远方,只是它们看起来怎么那么怪,身上似乎披满了草叶、树叶一样。这让蒙古人惊讶不已,不过很快就有人明白了过来。
“华夏……华夏军来了……!”
第53章 要如何对付
要如何对付眼前的军队,对于蒙古人而言,这是一个问题。即便此刻已经把消息送给了远在前线的亲王忽必烈,他却依然不得不面对眼前的敌军。
“这些穿着花花绿绿衣服的家伙就是华夏军吗,听说他们是比赵旭还厉害的军队,那么我们该如何应付呢?”
其实这时的作战,无非是两种应付方式,要么出城迎战,要么就守城待援。在蒙古人与大宋朝廷作战的时候,宋军往往选择固守待援,一是因为宋军的守城器械上有优势,其次也是可以依靠城市内储存的粮草以及可以协助防守的大量平民。
那么现在,面对城外列成阵的“华夏军”,蒙古人该如何办呢。是按照宋的人本领来守城,还是说用他们的老办法,在城外决战?
从城头上忘过去,那支骑兵一动也没有动。如果不用望远镜的话,那么很可能会让人以为那不过是一道山地而已。然而城头的所有蒙古军士兵都知道,就是那支所有人都说,比赵旭手下更让人担心的军队。
在多数蒙古人的心中,他们不大相信孛儿只斤班秃带来的会议,也不大喜欢听亲王忽必烈手下讲述的,他们在阿拉伯帝国的悲惨遭遇。相比之下,蒙古人更相信自己手里的刀,如果要加的话还有他们的弓和火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