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事情的发展有点一发不可收拾了,城里的权贵们,还有那些和杨怀仁有合作的,或者盼着和杨怀仁合作的有钱人,或者就是追赶潮流的人,纷纷学了赵佶的做法,也都来照顾仁心建行的买卖。
全城的大户人家都在修缮新房子,你要是不拆了重修,你就不算是有钱人圈子里的,出门见了别人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甚至有人请了仁心建行的工匠们回去,把自家刚盖的新宅子拆了重建,说是就喜欢仁心建行盖的房子,又结实又好看。
这就是柔石和利水两位先生的功劳了,庖厨学院的房子,和眼下东京城里的房子相比,那根本就不是一个风格,外观也许只是让人觉得有些奇怪,但室内格局的设计,简直就是打破了当代的审美眼光。
城里人参观过了之后,都觉得人家盖的房子设计上更合理,不论是商用还是住宿,用起来都更舒适方便,由此在城里也掀起了一股新的流行趋势。
这么一来,仁心建行的买卖红火的不像话,工匠们人手明显不够用,兰若心便从丐帮里又收了上千个叫花子,让他们跟着工匠们当学徒和小工,也跟着去开工。
最让杨怀仁惊掉了下巴的是,丐帮上下如今对兰若心感恩戴德,听说那些九袋长老们打算破格推举兰若心这个女人当新一任的丐帮帮主。
兰若心不以为然,如今她成了杨府的四夫人,根本就没把丐帮帮主放在眼里,已经拒绝了好几次了,可那些叫花子长老们还是不死心,三天两头的来上门求,害的杨家总要给他们管饭。
杨怀仁心说,这是丐帮的叫花子们发现兰若心这张长期饭票比青莲帮更靠谱啊,这才要狗皮膏药似的粘上不放,丐帮帮主是吧,听着挺有派头的,可怎么有派,也不过是个叫花子头子罢了。
但杨怀仁心里也并没有真的不满,其实若真是这么发展下去,兰若心和人心建筑商行能解决了一千甚至将来几千个叫花子的生计问题,倒是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很多好处。
把数千个游手好闲不事劳动的懒汉们变成建筑行业的工匠,对整个大宋来说都是一个大善事。
杨怀仁也不好替兰若心拿主意,只好告诉她,她愿意当,随意,不愿意当,也不勉强。
兰若心笑笑,其实她已经明白了杨怀仁的心意了。
兰若心想到,借着杨怀仁和他们打下的良好合作基础,可以继续和他们开展合作。
合作的方式,也借鉴了杨怀仁的办法,就是杨家和青莲帮出钱,那些业内行首们出人出力,把大家组织成一个类似公司的形式,统一接活和开工。
那些行首们以前也不是没想到用这种的方式开工,但因为几大行首之间的竞争关系,也没有哪一家有足够的实力把大家聚到一起,所以一直以来也没有把想法实现。
兰若心这时候站出来,也正是抓准了时机,一来杨家和青莲帮资金充裕,二来那些行首们若是加入了兰若心的计划,就等于在白道黑道都有了大靠山,所以想法很快就变成了现实。
以后工匠开工都有兰若心的建筑行统一管理,不论接活还是收钱也都有了保障,不论是哪个工匠出了意外和工伤,也有了建筑行作为后盾,不愁没钱医治造成更大的损失。
而正规化的管理,让那些行首们相信,他们这一行将来也会有更大的发展,不光是他们,连跟着他们开工吃饭的工匠们,开的工越来越多,赚的钱也就越多,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杨家和青莲帮按照二比一的比例出资,开了一家建筑行,而那些在学院建设里出力的行首们也纷纷加入了进来,他们没有资金来投资,兰若心便大方地让他们以自身的手艺和带着手下的工匠们入股,把一成的股份给了他们几个行首自行按能力和资历去分配。
最后这家建行的股份比例是六比三比一,杨家还是最大的股东,青莲帮次之,最后的一成属于工匠们,算是他们的集体股份。
有了股份,人干活就是卖力,虽然还不能说他们成了老板,但自己打工不光能赚工钱,年底还能有利润的分红,这可是他们打下生一来头一遭,有了这样的动力,不愁他们不卖力认真的做工。
对于这样的股份分配,兰纳独是没有意见的,反正在他心里青莲帮的闲钱放着也是放着,与其任由它们放着发霉或者白送了丐帮那帮啥也不干光知道要钱吃饭的叫花子们,不如投给女儿去赚钱。
换个角度看,即便是小股东,兰纳独也不敢不满,宝贝女儿如今可是郡公夫人,身份是他这样的混江湖的人没法比的,何况他明白杨怀仁的生意向来都是只赚不赔的,他也占了三成的高比例股份,所以也很知足了。
最让他高兴的,是兰若心说将来会把那些叫花子们逐渐改变成从事建行生意的工人,这便解决了青莲帮的大麻烦,兰纳独又何乐而不为呢?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兰若弼一心要参军,如今已经进了龙武卫,尽管杨怀仁并没有因为他是大舅子就刻意关照他,但兰若弼这方面很要强,不用杨怀仁提携,通过自己的本事,已经升成了一名校尉。
可兰纳独为了自己儿子的前程着想,还是觉得应该讨好一下姑爷和女儿,除了钱也出力,答应了保证以后仁心建筑商行的工匠们出去做工,青莲帮负责和当地的帮派什么的打交道,绝对不让他们干扰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