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飞船的航速会撞到壁垒的原因,至于其中的机制具体如何,非常复杂,这里不便详述,一是时间不够,二是我也没有权限。
我能说的是,银河系内弥漫着大量的暗物质,正是因为它们的质量造成的‘引力拖拽’效应,才让银河系边缘飞速运行的恒星不至于被甩出去。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暗物质的话,银河系的悬臂早就解体了。
当然了,在银河系中,暗物质在各个地方的丰度是不一样的,所以造成的结果就是,不同地方的‘航速壁垒’是不同的,在参宿四恒星系附近的一片区域内,对质量大小在某个区间内的物体来说,‘航速壁垒’是001215135c,在其他地方,就不一定是这个数值了。
总之,对硅基人来说,001215135c是他们飞船的极限,加速到001c就停手是最划算的。
可是,硅基人不甘心止步于001c,因为以001c航行的话,产生的‘钟慢效应’几乎可以忽略,然后,算上加速与减速所需要的时间,50光年的距离(参宿四爆发的影响范围),也需要航行近万年才能完成。持续一万年的星际航行,即便是用上器官移植、休眠这些技术手段来最大限度地延长个体寿命,那也需要八九百代硅基人在飞船中不间断地努力,才能熬完。
八九百代人、持续一万年的接力能否一路顺利,那时候,硅基人的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因为【第一到第五试航舰队】在宇宙中航行了四五百年、仅仅繁衍了四五十代就彻底失联了。
因此,硅基人把一部分精力投入到了时空方面的研究上,如果可以‘抄近路’,那么以上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但最终他们发现,不管是折叠空间,还是制造虫洞,都需要将时空极度扭曲,这只能通过调控质量来实现,虽然在理论中,黑洞周围就有现成的扭曲的时空,但具体的‘建造通道’的操作,他们通过计算,发现只能在高一维的维度上进行——然而,他们找不进入四维空间的办法。
光速达不到,时空旅行无解,所以,硅基人只能接受001c的现实。
而001c虽然已经在试验飞船上得到了技术验证,但想要将一个上了规模的舰队加速到001c,对硅基人来说也还是极度困难的。
因为在聚变噬硅体、裂变燃料带足了的情况下,还需要携带大量的用于推进的工质,前期加速、途中拐弯避障、后期减速都需要用到——聚变、裂变产生的热不能直接推动飞船,热能需要先转为电,之后通过电磁加速等离子工质,将工质反方向喷出,飞船的运动状态才能得到改变。
总之就是携带巨量的工质、一次性完成50光年的长途跋涉,对硅基人来说极度困难。
你发来的资料中也有提到太阳帆技术,硅基人也有类似的技术,他们也曾经利用过参宿四的辐射产生的光压驱动过飞船,但是加速效率不仅低,而且与距离成反比,距离恒星越远,效率越低,仅凭恒星辐射驱动,飞船连参宿四的引力范围都逃不出去。(不过,飞船在减速、泊入新的恒星系的时候,光帆还是能起到一些效果的,因此,硅基人也没有彻底抛弃光帆技术。)
所以他们没有计划直接开着飞船往50光年外跑,而是选择了中转的方式。
在你发来的资料中所称的‘银河系猎户座悬臂’里,恒星的密度平均下来的话,大约是每300立方光年有一颗恒星,在以参宿四为球心、50光年为半径的球形空间内,有大约2000颗恒星,而所谓中转,就是以途中的恒星为中转站,借助这些恒星的引力完成对飞船的加速,就像你发来的资料里提到的‘旅行者探测器’在飞离太阳系时借助了其他行星的引力那样,也就是‘引力弹弓’。
在大方向定下来后,一直到了公元前68996847年,也就是【第五试航舰队】失联后的一万两千多年后,硅基人的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迁徙舰队,终于从参宿四的【第十二行星】起航了。
它的目标,是距离参宿四直线距离546光年的一颗处在主序阶段的、3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在你发来的星图类资料中,这颗恒星的编号为hd38545。
但【第一舰队】不会直接航向这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