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自然是没有。
博学多闻的三师兄义务扫盲:“王赣王贡父,柳阳柳康即,这两人都曾出任过蜀中官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柳阳赴任,行部至邛崃九折阪,因道路艰难险阻,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不久便告病辞官。等到王赣也奉命赴任,到九折阪,问吏曰‘此非柳阳所畏道耶?驱之!柳阳为孝子,王赣为忠臣。’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柳阳不愿以身犯险,是为孝子,王赣食君之禄为君分忧,在其位尽其忠,是为忠臣。两人先后经过的九折阪便被称为忠孝两全坡,先生亲自在坡前立了碑。”
武理冲谢致虚挤挤眼睛。
谢致虚恍然大悟,九折阪不就是他们山庄门前的山道吗!可他从没见过道上哪里立过碑。
“大概是你没有缘分吧。”武理耸耸肩。
看个路标还需要缘分?谢致虚汗颜,再瞧奉知常一脸镇定,也不知是不是早就知道这个故事。
他又突然想到先生也姓柳,但却从不知真名,莫非正是那告病退隐九嶂山关的柳康即?
武理摸着下巴点评那两首诗:“一个要退,一个太颓,都不好,没有激情。”
谢致虚:“那你觉得什么好?”
武理巴掌在壁面上响亮一拍,掌下是两行张狂的飞白,枯笔飞龙气势磅礴,连占的墙面都比旁人多一倍,巨大醒目,仿佛除他以外,连壁面五色的绘画都成了背景。
丹墀对策三千字,年少登上天子堂。受君金榜为君死,马前喝道状元来。
武理:“侯承唐,认识吗?乾兴三年的少年榜首,东京神童,三问书院不世出的天才,他写下这首诗的时候刚满十八,才得了金榜状元,受命前来江陵府任职,最是少年意气风发。”
乾兴三年,谢致虚只有六岁,记忆中江陵似乎没有过这样风光的人物。
“后来呢?”他颇感兴趣。
武理顿了顿:“上任第一年走水路,翻了船,死在长江之下尸骨无存。”
第51章
风华正茂的少年才子,似锦前程被猝然截断在江陵滚滚波涛之下。
“真是太遗憾了。”谢致虚由衷道。
一旁,徐涛匆匆转到殿后去,又匆匆转回来,通知谢致虚:“威护镖局的人到了。”
一起到的还有府决狱与提刑司的人马,正在疏散围观群众,徐晦同几位大人站在一处,见到谢致虚:
“这是我带来的人。”
衙役便放谢致虚进入现场。
徐晦又看到跟在谢致虚身后的武理与奉知常:“这二位先前说过死者是中毒而死。”
尸首已被抬上担架盖上白布,剩一滩血糊糊半干不干地逶迤在地。听到徐晦这样说,衙役们都有些不敢靠近。
徐晦身边一个魁梧的中年人冒冒失失冲过来:“是谁!谁能看出大哥身上中的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