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人还不够呢。”唐子风说,“国外的机床巨头,研发人员和生产人员的比例可以达到1比1,甚至是2比1。人家的核心能力都是在设计上,机床配件全部外包,自己只做最后的总装。咱们技术处才200多人,加上各车间的技术力量,技术人员也不到400人,不到职工总数的110,这个比例太低了。”
“饭得一口一口地吃,咱们以往一贯是重生产、轻研发,所以工人的人数比例高,也是难免。不过,技术队伍的建设也的确是要提上日程了。”周衡评论道。
第一百七十六章 前途远大
“第二,”唐子风竖起两个手指头,继续说道,“要扩大我们的技术情报研究部门。现在我们的技术情报是由总师办下属的信息中心在做,但信息中心同时还承担着计算机系统维护的工作,甚至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我建议把现有的信息中心一分为二,一个专门做技术情报搜集和整理,另一个负责信息系统维护。
“技术情报这方面,可以和销售部一起做,一方面做前沿技术跟踪,另一方面做市场热点跟踪。比如像木雕机床这样的创意,本来不应当是由我来提出的,我们的情报部门就应当有这样的敏感。”
“这个也很重要。”周衡点头认可,情报工作的重要性,的确是如何高估都不为过的。
“第三,每年启动两至三个重大研究专项,就像这次为西重设计的数控重镗一样,不断地积累我们的拳头产品。这方面的工作也可以请销售部协助,最好能够依托现实的客户需求来做,以便及时回收投资。如果暂时找不到现实的客户,咱们也应当有决心进行研发,有了产品再去找客户也是可以的……”
“老秦他们已经提出,今年之内准备搞砂轮直径600毫米的数控立轴双端面磨床和1200x2000毫米定梁龙门铣床,这也是两个重点项目。”
“第四……”
唐子风林林总总说了好几条,周衡一一记下。实际上,唐子风说的这些建议,有些周衡自己也考虑过,有些在以往与唐子风交谈的过程中,也曾听唐子风说过。这一次,周衡让唐子风提思路,其实更多的是为了试探一下唐子风对于留在临一机工作的态度。
从唐子风的叙述中,周衡能够感觉到,唐子风的态度是真诚的,他的确是把自己定位于临一机的一员,所以才会如此认真、深入地思考临一机的发展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小唐,你在京城的公司,目前经营得怎么样了?”
听完唐子风的所有建议之后,周衡突然问起了一个似乎不相干的问题。
唐子风一愣,随即笑着说:“还可以啊,最近我的搭档在搞高考复习资料,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今年大概能赚个百来万的样子。”
“我听说,于可新的女儿卖的那些资料,就是由你提供的。她好像光是卖资料就赚了好几千块钱,你们公司做这方面业务,收益应当也不错吧?”周衡说。
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复习资料这事原本也瞒不住谁,联想到唐子风过去就曾做过“企业管理大全”之类的资料,周衡当然能够猜出于晓惠贩卖的资料就是出自于唐子风的公司。于晓惠赚了钱,她父母很高兴,向厂里的一些同事也说起过。既然于晓惠只是代销一些资料都能赚到这么多钱,唐子风的收益自然是更可观的,这也是周衡能够想得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