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玲我认识,二胡拉得好,娇小玲珑的,不少群众喜欢她的表演。
她仅仅是差两分,她有省里民族乐器比赛的名次,人家第二中学用得着你去打招呼?你不要,人家肯定抢着要!”
这倒是事实,特长生加分又不是实验中学高中部的专利,为了吸引好生源,各中学都有,多少不同罢了。
给看上眼的同学加两分,简直是不值一提。
郭校长尴尬了,干笑道:“许书记,你话里有话呀?”
“做人情就得做足,整个学习小组难道就差王慧玲一个?”
“可是她这个基础,录取后恐怕也难跟得上啊?”
“你呀!咸吃萝卜淡操心,把她丢给黄瀚不就行了。”
“这个法子不错,反正黄瀚学习小组的同学不会被打散,肯定是分在高一一班,只不过分数差五十多太离谱了,学籍真的不好弄。”
“这事情不要你为难,我这就给老何打电话,王慧玲的学籍办第二中学,以后高考成绩算二中的,安排她在实验中学高一一班借读。”
这应该就是以后“代培生”的雏形,两千年以后,花钱可以把孩子弄到好的高中读书,但是学籍不改,依旧算录取他们的学校的高中应届毕业生。
“厉害!许书记,还是您厉害。这样操作,谁都无话可说!”
“当然,中考、高考哪能不严肃对待?全县多少双眼睛盯着?我们要做到无懈可击!”
“嗯!我待会儿就去找黄瀚谈谈。”
“不,我亲自来谈,老何和你也参加,而且不找黄瀚,找被特殊照顾的王慧玲,找给特长生加分的……对了,你给音乐特长生加到二十五分,是为了录取哪几个?”
内行截然不同,提问直截了当。
“哪能几个?只有两个,刘晓丽差二十五分,钱爱国好一点点差二十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