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页

张芳芬连忙否认道:“哪有这么多,凑一凑二三十万还是有的,加上我们公司的流动资金,拿出一百万不算难!”

“爸爸,你们厂有原金属公司的室内材料仓库对不对?”

“嗯啊!蛮大的,其实可以借给‘快哉风’电器厂使用一段时间,他们不是因为产品积压,仓库堆不下了么。”

“以你跟钱叔叔的关系,不可能好意思收取仓储费,况且十几天一个月的仓储费能有几个钱?哪有一倒手赚百分之二十毛利来得痛快?”

张芳芬已经无条件相信黄瀚赚钱的本事,她道:“‘新风服装箱包厂’刚刚搬入新厂房,旧厂房可以临时用来存放电风扇。”

“爸爸妈妈你们都用不着筹钱,直接去今年刚刚开张的工商银行拿贷款,李梅的哥哥李俊不是在信贷科工作吗?正好让他做这两笔一百万贷款的业务。”

李俊高中毕业后进了农业银行工作,工作两年后调进刚刚组建的工商银行担任信贷员。

长子李俊的工作倒不是李建国运作的。

而是银行面对城镇户口的高考落榜生招工,也采取公平原则,根据高考成绩择优录取。

李俊也就是差几分就能够达线,原本准备复读,见能够分配进银行工作,放弃了再次拼一回的打算。

这就是城镇户口的高中生选择复读比例少的根本原因,因为他们用不着通过高考“跃农门”。

因此八十年代的大学里年纪比较大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来自农村。

一月份,李梅爸爸李建国带着李俊来黄瀚家串门子,新成立的工商银行没有多少户头,拉单位开户,拉来个人存款都是员工的业绩。

对于黄瀚家来说,在哪儿开户、存款其实都是一回事,当然要给李建国面子。

因此黄瀚家在工商银行已经有好几个单位、个人户头,但是没有从工行贷过款。

黄道舟笑了,道:“李俊那孩子只是个普通信贷员,哪有放款一百万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