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预见,国家需要上千万的建筑工,我们三水县的农民总共也就五六十万,早一日布局去各大城市抢占建筑市场,解决十几万劳动力就业真的不难。
这时三水县能够先行一步,劳工输出形成规模,有部门进行管理,就能够减少三水县农民成为‘盲流’的数量,这肯定是万家生佛的好事。”
在改革开放初期,走出去很重要,走得越早越好立足,黄瀚这番话真的是掏心掏肺了。
沉默,沈建华、秦局长等等都在皱眉思考,一时间鸦雀无声,只有屋外的蝉鸣声刺耳。
秦淑珍率先开口打破了沉默,她道:
“建华,黄瀚这孩子真是雄心勃勃,他恐怕根本不知道我们跟西方国家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唉!花五十年赶上都不容易,谈超越恐怕……”
她说着还不住摇头,她应该是听在海外留学的妹妹和旅居海外的亲戚谈起过中国跟发达国家的差距,没什么自信。
沈建华道:“事在人为,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我坚信中国能够迎头赶上。”
秦局长立刻附和道:“沈书记说得对,我们县才执行‘大包干’一年多,经济增长就超过了百分之二十,只要沿着正确的路线持之以恒走下去,肯定能够创造奇迹。”
第三百三十九章 蛊惑
“呵呵!”黄瀚干笑两声,再次开口,道:
“谈未来、谈三五十年后有些空洞,咱们还是讨论当下迫在眉睫的问题,我可以断言发展中的中国一定会大搞基础建设,需要海量的建材,肯定需要大量运力。”
“嗯!我认同你的观点,仅仅我们县提上日程的建筑项目就不少。因此我认为向船厂倾斜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办船厂建造载重八十吨左右的内河运输船可行!”
沈建华很重视黄瀚提出的几条建议,不但拿出笔记本记录,还和秦局长、钱国栋几人探讨、议论。
但是他们不理解黄瀚“租什么东西都行,千万别租房子。”的理论。
奇怪黄瀚为何竭力要求县里去沪城、京城、深圳等等大城市办联络处时一定要咬咬牙买房子,或者征用地皮自己盖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