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轩忽然间就没了说话的兴致,事实上,此刻他的心情是既开心,又忧心。
开心的是,自己的这个便宜学生,还真的像传闻中的那样勤奋好学,哪怕他成了三料专家也不改初心;
忧心的是,向南既有天赋又勤奋,会不会真像江易鸿之前说的那样,都不用自己教多少次,他自己练着练着就超过自己了?
那到时候,自己还好意思对别人说,向南是自己的学生吗?
哎,看来,这“半个学生”也不一定保得住啊!
向南显然是不知道黄云轩的内心戏是这么丰富的,他帮着黄云轩挑选完材料后,就站在一旁认真地看着黄云轩操作。
他的心里对黄云轩也是佩服之至,不愧是国内顶尖的纺织品文物修复专家啊,也没看他怎么动作,三下两下就把这件龙袍的裁剪图给画好了。
这可不是什么天赋异禀,而是几十年的经验积累练就出来的熟能生巧。
准备好修复材料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染色。
黄云轩看了看向南,一边忙着手上的动作,一边问道:“向南,你知道怎么染色吧?”
“知道一点。”
向南点了点头,说道,“这就跟给古书画全色接笔一样,用的颜料大多数都是天然颜料。”
文物修复,讲究的就是原汁原味,尽可能地恢复文物本来的面貌。
给修复材料染色也是一样。
事实上,现代丝线基本上全都是化学染料染色,虽然颜色鲜艳,但很难有古代丝线色彩中的那种韵味。
用文物修复界的行话来说,那就是色燥,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