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釉,是华夏古代最著名的颜色釉,也是瓷器最早的颜色釉。
青釉并不是只有一种颜色,而是包含了多种精美的颜色:月白、天青、粉青、梅子青、豆青、豆绿、翠青等,但都泛有青绿色。
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里写道:“古瓷尚青,凡绿也、蓝也,皆以青括之。古人将蓝、绿、青统称为青色。青色与碧玉相若,青翠、通透且温润。”
实际上,宋代“汝、定、官、哥、钧”五大名窑,除了定窑之外,都属于青釉瓷。
这只青釉瓶,破损得有些严重,向南将箱子里面用来缓冲撞击的泡沫塑料先取了出来,然后才将瓷瓶的碎片一件一件取了出来。
只是瞄了一眼,向南就已经笃定,这是一件宋代的青釉雕塑龙纹罐。
从比较大块的那个碎片中,可以看出,这件青釉罐器型饱满,撇口,短颈,园腹,圈足。
罐身雕塑双龙、两道平行波浪纹,一龙注视前方,一龙抬头仰望,仿佛相戏于碧海中。
在罐身下方有垂釉。
所谓垂釉,指的是由于瓷器入窑焙烧时,釉汁因流动性过大而下流,在器物下部凝聚成蜡泪状的物质。
这只宋代的青釉雕塑龙纹罐,瓶口已经整个地掉了下来,瓶身上的两条雕塑龙,其中注视前方的那条龙相对完整,另外一条龙的龙头也掉了,龙尾巴部分直接就消失不见了。
此外,罐身上的两道平行波浪纹,也是时断时续,像这种纹饰,一旦掉了,几乎都找不到,只能在后续修复时补配。
向南仔细看了一遍,没再发现什么问题,也长舒了一口气。
这只青釉雕塑龙纹罐,罐体还好,只是瓶口整个掉了,还有瓶口下方有一些缺损,但不大。
最复杂的,还是罐身上的雕塑龙和波浪纹的缺损,这个补配起来,就相当耗时间了。
向南都有些怀疑,自己在6个小时之内,能不能将这只青釉雕塑龙纹罐给修复完成。
要是他的这种想法,让赛事组委会的那些领导和专家们听见,估计都得摔碎一地的眼镜: